一例PT结果骤升的“谜团”
存在可能引起DIC的疾病,FIB下降、D-Dimer升高、外周血存在破碎红细胞,该患者虽有FDP和D-二聚体有明显升高,但尚无可出现DIC的基础疾病,FIB和PLT无消耗性下降,故实验室检查不支持DIC诊断;4、肝病?肝脏可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以及纤溶物质,肝病患者可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PT、APTT、TT延长,D-Dimer升高,...
D-二聚体>0.5 mg/L ,只想到肺栓塞?临床医生注意:这10种情况都要...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由于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D-二聚体的升高。国内于军等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D-二聚体含量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使用尿激溶...
独家原创 | 胡庆华教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依据中医理论,DIC属于“血瘀证”范畴,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多与感受外邪、气滞、气虚等因素有关[6]。这类患者主要因脉络瘀阻而出现瘀血内停,继而引发血不循经、脉络受阻等病征,血液有“浓、黏、凝、聚”的改变[7]。中医学者认为COVID-19重症感染患者出现的凝血异常亦属血瘀证范畴,病因病机为疫毒损伤肺...
D-二聚体的 5 点最新解读,别只想到肺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ThrombosisandHemostasis,ISTH)在肿瘤相关DIC的管理上指...
2022DIC首站 | 内容营销正当潮,旅业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
年轻消费者的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OTA渠道,不少年轻人表示小红书、抖音才是他们冲动旅行的“第一诱因”。种草经济、直播营销的兴起,推动着酒店尝试新的媒体渠道,试水开直播、做线上运营,拓宽着自己在网络时代的营销渠道。
妇产科神药低分子肝素的12大妙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产生休克、出血等临床表现,常见诱因为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是产科最危险的并发症(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低分子肝素通过抗凝、抗自由基形成及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以及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改...
最新发布丨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在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中,CDSS对于DIC的诊断和预测28d全因死亡在不同组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并显示出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70]。如前所述,目前D-二聚体的检测难以标准化,不同检测系统的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每个检测系统应评估其相应的诊断DIC的cut-off值。此外,对DIC...
护考《内科知识点》全记忆口诀!值得收藏!
9、细菌性痢疾:发生在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溃疡呈地图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10、溃疡性结肠炎:位于大肠多在乙状结肠;溃疡呈连续非节段分布,大片不规则。肾炎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最常见的一型。
噬血细胞综合征
其严重程度不等,可从非常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尸检可见肝脏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伴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新生儿HLH可能出现胎儿水肿和肝功能衰竭。HLH患者可无诱因出现静脉闭塞性疾病,据报道,在骨髓移植后其发生率高达25%。相当一部分HLH患者表现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且急性出血的风险很高。此外,脱颗粒...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处理共识|重症|血小板|共识|患者|减少|血栓|...
DIC和TTP都会引起微血管血栓,但DIC因凝血系统激活主要引起毛细血管后小静脉血栓,TTP主要是由血小板和vWF微聚集形成的毛细血管后小动脉血栓[42]。因为获得性TTP是由ADAMTS-13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TTP时ADAMTS-13活性通常都<10%,而DIC和其他类型的TMA通常>30%,可以据此进行鉴别诊断[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