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充沛,科技自立自强有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步伐稳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形势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的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
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广东高校展现“硬实力”
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天琴一号”)由国家航天局立项,经过一年多在轨测试,六项关键技术取得全面成功,利用在轨高性能惯性基准测量数据建立15阶次地球重力场模型,支撑中国空间站、卫星重力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工程任务实施。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精度惯性测量、高精度位移测量、无拖曳控制等...
【地评线】黄河网评:雄忻高铁——拉近晋京距离的“科技快车”
机器人(18.490,-1.26,-6.38%)、智慧大屏、机械指挥官等高科技设备的引入,既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确保了工程质量,让高铁建设更加精准、高效。这种科技与基建的深度融合,展现的是我国高铁建设的强大实力,更为世界高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民生福祉,民心所向。雄忻高铁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重大的交通基础设...
从近5万人到1.12亿人——科技创新大步前行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辛勤耕耘,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为捍卫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弘扬科学家精神 引领工程科技创新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上天入海、探秘宇宙,一项项接连问世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国之重器,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彰显着新时代工程科技创新活力和实力,展现着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三十年战风斗雨,三十年克难奋进。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
广东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制胜 锻造科技自立自强“硬实力”
省委“1310”具体部署明确,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广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持续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实力”。
CR450科技创新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全民一心众志成城助力CR450科技创新工程。正所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则事半功倍。一项重点工程的推进,往往需要协调几十甚至上百个部门的合作,若没有全民一心的意识,这种创新工程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可以肯定的说CR450等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发,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够让全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CR450...
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
加大实施科技强安工程。建设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绿盾”工程,建成了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了行业智能安检、智能视听监控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实现了邮件快件寄递的动态可跟踪、隐患可发现、事件可预警、风险可管控、责任可追溯。同时,推进邮件快件隐私面单应用,努力为邮政快递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筑起科技“防护罩”。此外,...
全球最大超重力场项目初步建成!可实现“一眼万年”和“一步千里”
2024年11月7日,浙江杭州,超重力实验大楼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视觉中国公开资料显示,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总投入超20亿元人民币,是“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优先启动建设的10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也是在浙江省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工程科技创新成就述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上天入海、探秘宇宙,一项项接连问世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国之重器,彰显新时代工程科技创新活力、实力。“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