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饱含禅理的一首诗,首尾两句相同,渡了世间无数人|苏轼|...
因此苏东坡上表,请求暂居常州,并有了归隐之心。得朝廷恩准后,苏东坡决定四处散散心,时苏辙在筠州为官,兄弟俩数年未见,他打算去看看子由,再续“夜雨对床”之情。途经九江时,苏东坡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至西林寺时,主持恳请苏东坡题诗,因此苏东坡作《观潮》一首: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
古诗中的“班味”:一年到头,总有365日是不想打工的
可是转念一想,苏轼哪里是一早便要归隐和接受平庸之辈,他二十多岁就文采斐然,名声大噪,若不是人生后来的种种际遇让他唏嘘且无力,又怎至于以一艘小舟自拟要归隐天地间,又怎么轻易要做个和一张琴、一壶酒、溪水白云为伴的“闲人”,若不是打工生活太不如意,他又怎会那么想逃离。
苏轼中秋舞明月|吴忠波
元丰年间,苏轼与佛印以金山寺为舞台,上演了妥妥的“二人转”。后来在苏轼告老归隐后,还到金山与佛印对谈,他们的故事一嘟噜一嘟噜,在后世流传甚广。二这一年八月,苏轼牵挂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迎来喜讯。八月初六,苏辙以校书郎的身份被朝廷召回,为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的校书郎。此前,苏辙受兄乌台诗案牵...
苏轼与东坡:他们是一个人吗,他们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在黄州,苏轼没有职务,也没有收入来源,为了养家糊口,他也开始从事一些生产工作,这首自嘲诗《初到黄州》如实地记录了苏轼的彼时彼刻的心态: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到黄州的第二年,苏轼在朋...
大文豪苏轼,竟是陶渊明的“超级粉丝”?
在世人的印象中,苏轼生性豁达,用乐观的心态化解了仕途的种种不如意。但何楚涵说,苏轼在仕途上的“不得志”,辞官就可以解决,可他又想有所作为,因而心底一直很矛盾。陶渊明却没有苏轼这种困扰,在发现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官场之后,没怎么犹豫便选择辞官归隐,留下一篇《归去来兮辞》,飘然离去。“苏轼写了很多‘...
苏轼写诗,王蒙作画,杭州上塘河畔这座小山,大有来头!
没有崇山峻岭的显赫,黄鹤山闹中取静的安逸和美好,从古至今圈粉了无数风流人物,苏轼、陆游、杨万里都曾流连于此,写下了不少诗篇(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到了南宋,黄鹤山下更是兴建了班荆馆,是当时接待金国等使臣的国宾馆。有人短暂逗留,也有人长情此山,让这座平平无奇的小山头,成就中国山水画“高峰”的是元末明初的画家...
940年前的那个夏天,苏轼王安石金陵之会发生了什么
对于苏东坡的由衷赞美,王安石并没有谦让。“非子瞻见谀,自负亦如此,然未尝为俗子道也。”意思是说,并不是苏东坡戴高帽子,他自己也认为这样,只不过一向不喜欢告诉外人而已。基于二人谈话如此投机,王安石开始挽留苏东坡,希望他能留下来,和他做邻居。让后人为之神往的“苏王金陵之会”之后,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苏轼认为,青山不认识他,而且自傲地不与他亲近,于是只得无奈地表示:若想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就只能等到来年了,今年肯定是不行了。第二首诗将苏轼向往超脱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庐山既是道家名山,又是儒道两家修行悟道的场所,而苏轼又恰好有归隐的想法,因此,才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苏轼写给弟弟的另一首《水调歌头》,画面感超绝,字字深情缱绻
谢安虽一心想归隐,却也是在然“功成名遂”之后,而此时的苏轼兄弟却还未能进入权力中心,更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虽然口中笔下都说着归隐,但内心深处出仕思想仍占着上风,故而常怀隐忧,无法排遣。“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32句抛开世俗诗词,助你告别迷茫苦痛
司马迁借陈涉之口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挑战了世袭贵族的特权观念,点燃了民众追求平等与公正的热情。这一掷地有声的反问,犹如冲破束缚的霹雳,唤醒了无数不甘命运摆布的灵魂。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