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惠民思想
其中的“宣慈惠和”,是八大才子的共同品质,可见“惠和”对赢得百姓认可的重要性。归总而言,先秦经典文献中蕴含的惠民思想,不仅展现了儒家鲜明的仁爱主张,也凸显了对仁政惠民的孜孜追求。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惠民思想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惠民利民、推动共同富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衍变与特点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通过个体的道德修养、道德教化等表现和贯彻实施的,譬如孔子、孟子对政治生活中“爱人”之“仁”的崇尚,孟子强调人性之善的发掘对政治管理与教化的作用,荀子主张“化性起伪”,注重对个体“礼义”德性的崇尚与追求,都体现出了政治伦理与道德建设的融会贯通。《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5日15版)...
诸子百家/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与先王相比,荀子更注重“后王”所表征的价值和意义,荀子汲取先秦诸子的合理成分,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义利并重,王霸兼施,礼法兼尊等一系列主张,较之孔孟儒家,商韩法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后王”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正是义利、王霸,礼法等思想的综合体现,“法后王”象征着历史的进步,荀子正是通过...
传统民本论的起源、理论构建与双重面相
综上所述,萌生于商周之际的民本论,到春秋时期演进为内容丰富的政治思潮,经由孟子等先秦儒家的理论建构,呈现出作为政治原则的“道”和作为政治策略的“术”的双重面相,相互纠结交织。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民本论中强调民众是国家根本的重民论,曾是推动王朝政治实施各种惠民政策的重要动力和理论依据,对制约和规范专制权力...
冯兵| 儒家仁政理想的基本面向——以《孟子·梁惠王上下》为中心...
孟子在此就以由仁义而得大利、真利的主张,去游说梁惠王行仁政。而孟子所主张的仁政,其实质既是一种儒家理想化的施政理念,也是一种高标准的政治伦理。因此,国君要推行仁政,首先就必须明确义利之辨,以仁义为最高政治纲领,而民富国强、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实现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王道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的实施,将会使人类的生存、发展更有希望,而丛林法则只会促使人类走向灭亡(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所以儒家的王道仁政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在当下仍然有着它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吸收、运用,用它来指导、服务于当代国内外各种事务的发展建设。作者简介:徐洪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张废除死刑(只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适用死刑)并尽可能减轻刑罚。
沈家本还提出了改革诉讼与审判制度的主张:第一,区别实体法与程序法;第二,实行公开审判;第三,区别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第四,禁止刑讯,不以口供为必要证据;第五,不许羁押证人;第六,建立律师制度。显然,上述制度来源于西方。他还把西方的人道主义与中国古代儒家的“仁政”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人道化刑法改革...
儒家如何看待堕胎问题?| 蔡蓁
在宋代,医学作为施行仁政的重要部分受到政府的重视。宋仁宗时政府开始设立专门从事医学教育的机构——太医局,并通过考试从局生中选拔翰林医官。宋徽宗时政府仿照太学体制,广设“医学”,并规定各地医学生要兼修儒家五经中之一经。这些措施“使习儒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形成了“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
重读瞿同祖︱邱澎生:“儒法折衷”视野下的明清“儒家法学化”
大致看来,法家用语的长期演变,似乎有如对先秦法家言论主张的一种“选择性记忆”,先将法家中性化为司法官员,再以“申韩之学”概括重罚、酷刑与残忍等负面内容,把申韩之学排除于“法家”指涉内容,再将好生、哀矜等儒家仁心、仁政概念浇灌进来,打造成更正面的法家内含,这可谓是明清士人对法家的一种选择性认同。这个...
如何客观地评价王莽改制?有些想法很美,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
其实汉武帝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看中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而是看中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能为皇权提供一层天然的保护色。但是,这对那些儒家子弟来说不重要,不管皇上是看中我们什么了,反正就是看中我们了。于是纷纷希望能够凭借国教弟子的身份一展拳脚,并把儒家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