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57)丨水下考古,让水下封存的历史重见天日...
适宜远洋航行的福船开始定型、指南针等导航技术日趋成熟,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从“南海一号”可以看到,这艘沉船的船体残长约22.1米,船体保存最大船宽约9.35米,体量不小,而且船上装载的货物也非常丰富,这都说明当时中国的航海业已极为成熟发达。我们以前一直强调中国是大陆文明,实际上我们也是海洋文明,也通过...
文博日历丨明代“指南针”什么样?这个盘子告诉你!
人工磁化技术和磁针装置技术有所突破古人把指南针放置在了方位盘上罗盘,应运而生“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南宋曾三异《因话录》此处的“地螺(罗)”指的就是罗盘作为航海的“好帮手”罗盘的使用方法与现在的指南针几乎一致△图1为明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图2为木质...
从鉴真东渡到郑和下西洋 两次世纪大航海中的“温州贡献”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伍显军介绍,温州航海技术发达,东门一带从宋末开始就是制造船用指南针的重要产地,为后来的远洋航行创造了条件。????至元代时,温州人周达观所写的《真腊风土记》中首次出现了指南针针位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
瓷航万里路——写在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
宋朝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使中国的航海能力有了重大突破,造船技术有了显著提升,两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贸易达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元代元代沿海地区海运大兴、舶商云集,泉州刺桐港成为东南巨镇、世界第一大港口。宋元以来,海上丝路大致有3个方向的航线,一个是南下方向,从泉州、广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出发,一路向南...
文史丨原来,你是这样的指南针
从阿拉伯地区到整个世界的西传影响中国的指南针在1180年左右,经海路传入阿拉伯,接着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这一时期有许多阿拉伯人在中国的泉州、广州等港口城市居住,对中国的航海技术相当熟悉。指南针的使用就很自然地由中国传到了阿拉伯世界。1230年,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奥菲在《故事总汇》中,记述了一个在航海中如何凭...
七下西洋,郑和宝船有啥“宝”
到了明代,即公元十五世纪初,中国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拥有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先后七下西洋(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船队扬帆纵横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开创了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和瓷器之路,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传播到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承载史册的指路明针——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与西传
南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正是靠了指南针和罗盘在技术上提供的保障,才出现了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大规模远航,也才保证了西方哥伦布的远航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正是靠了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中国海洋日:两位海洋艺术研究追梦人的十年
柔和灯光下,细节毕现,引人驻足。辽阔海洋、热闹码头、繁华城市,经艺术家视角重塑,赋予了全新感受。展览开篇即聚焦中国古代海洋理论先驱邹子,跨越战国至现代中国,以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航海人物事件为核心创作题材,以民族文明叙事为骨干,鉴真东渡、郑和出海、周达观出使、海商张元隆……似随时跨出画布,与人共语。历史...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梁二平、张岩鑫:百年帆影...
“让世界看到中国大航海的技艺与影响”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段跨越艺术与学术的佳话,见证着深圳晚报前副总编辑、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与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岩鑫以及他们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的共同愿景与不懈追求。
从民国航海罗盘看宋元时期造船业 80后温商掌握船用低速柴油机核心...
在温州博物馆展出的这件民国航海罗盘,是当时温州市区东门一带店铺生产的一件普通航海罗盘。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这件航海罗盘普通,是因为温州东门一带从宋末开始,就已经成为制造船用指南针的重要产地,延续至清末民国,东门康乐坊、行前街一带还保留着数家生产指南针的店铺,生产销售这种旱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