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学者晏青:饭圈冲突反映的是社会文化断层和价值分歧
陶东风认为当代中国经历了两次世俗化运动,一次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个性解放、人道主义以及物质生活合法化为核心的世俗化浪潮,构成了新公共性生活的基础;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物质主义为核心的世俗化,是以对物质欲望、身体快感的无度追求以及对个体内心隐秘经验的变态迷恋为特征的,实际是对前一次世俗化的背叛。说是...
张巍卓|在社会学与文学之间:赵刚的主体求索
赵刚积极介入工运,跟踪、撰写过新竹远东化纤1989年罢工事件的社会史调查,他的选择顺应了台湾社会变迁形势、立定于时代的前沿,也因内心里对左翼的认同,于九十年代初加入台社(《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社)共同体,此后台社成了他“在这个岛屿上唯一外延的知识连结”(11页)。然而很快地,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李登辉政...
20世纪50年代开始,肥胖羞辱从偶发事件变成社会困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肥胖羞辱从偶发事件变成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困扰。事实上,超重不利于健康的数据变得越来越清晰,同时肥胖率(包括成人和儿童)却继续攀升。新的审美标准反映了这一困境,注重苗条,肥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等同于丑陋——一个世纪以前,丰满还意味着健康和富足。特别是在美国,肥胖逐渐跟道德缺陷、无法控...
职业社会学的新发展:迈向更具包容性的概念与理论框架
鉴于此,本文拟梳理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职业社会学的危机与发展,着重论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社会学去本质化的转向,以期为中国职业社会学的研究打开新窗口。二、职业社会学的黄金时期及当代危机20世纪中期是工业时代的全盛时期,科学创新和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繁荣,专家政治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职业社会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功...
杨国强谈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再到早几年的《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以及最近出版的《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关注主题就是传统中国的士人向现代新式知识人的历史转型,也因此一直关切维系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官选拔的科举制度及其停置对中国社会、文化和...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
20世纪60年代前后,对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环境、要素构成以及生产关系判断的不准确,导致了诸如“大跃进”等在当时条件下脱离生产力发展现实的实践(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纠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新阶段,生产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发展模式开始由侧重解放生产力...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
一方面,从社会革命的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革命观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坚决彻底地带领党和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并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探索,这是一场改天换地的社会形态巨变,其局限就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严重误判了阶级斗争形势,以至于将很多...
偶像和社会:日本女偶像简史
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社会心理变化(图源:《泡沫经济文化》)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进入了“后福特主义”时代,一方面大规模工业物质生产(第二产业)比例下降,金融等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新中产阶级随着池田勇人的经济发展计划推动经济发展逐渐形成。“后福特主义”依靠劳动者的灵活性应对市场变化,标志着大...
全文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围绕人、文化、经济三大要素,把握物质与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公平与效率、自立与互鉴等辩证关系,超脱以“物”为载体的社会客体性现代化,聚焦以“人”为载体的主体性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版权”属于中国,但创新成就和迈向现代化...
一周文化讲座|为什么读哲学,为什么是海德格尔
北京|两个“80年代”:社会思想与文学使命时间:6月9日(周日)15:00-17:30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二层活动区嘉宾:蔡翔(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蔡翔新著《1980年代:小说六记》,以小说和文学为媒,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之怀旧要远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