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乌台诗案”,是苏轼写的什么内容引起的?其结果如何?
我们也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创造力,就像苏轼那样,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也能创造出美好的作品。"乌台诗案"虽然给苏轼带来了暂时的困境,但也让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看似的不幸,可能恰恰是一个转机。苏轼的"乌台诗案"虽已过去近千年,但其中蕴含的教训仍值得我们深思...
著名的“乌台诗案”,摧毁了苏轼的一生,元凶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乌台诗案”发生的导火索,一般被认为是苏轼移知湖州时向皇帝进献《湖州谢上表》,被台谏官员以“抠字眼”,并扣上严重罪名,群起而攻之。不过,又有人翻出了南宋王铚的《元祐补录》,指出“乌台诗案”的元凶,其实是宋代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沈括。一、“乌台诗案”元凶——沈括沈括学究天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著...
苏东坡留给现代人的疗愈方案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回望一千年前,苏轼一样经历了种种挫折,无论是乌台诗案身陷囹圄,还是被贬黄州踽踽独行,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并没有湮灭苏轼的精神高地,他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自洽方案”:“洗身洗心”的反思法、和古人对话、保持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朋友交流等等。人生当如苏东坡,自洽、酷、随遇而安。下文...
揭秘“乌台诗案”那些事,苏东坡被冤枉了吗?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换个角度看乌台诗案,苏东坡真的是受害者吗?
换个角度看乌台诗案,苏东坡真的是受害者吗?宋朝对于文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温柔的朝代。可以说,生活在宋朝的文人是历代文人中最幸运的一代。因为宋朝成立不久,就确立了以文镇武的国策,所以宋太祖很早就立下规矩:只要不发生叛乱,就不能杀害文官。这其实相当于文人拥有了比丹书铁证更靠谱的免死金章——因为这相当于...
张宜喆:《东坡乌台诗案》供状文本的层次性及苏轼的言说策略探析丨...
一、通过上文对“乌台诗案”审讯现场的大致还原以及供状文本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供状文本至少含有四个层面的言说方式:1、相关诗歌文本本意(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隐藏在供状文本表层含义之下,需要回到诗歌文本自身语境中考察)2、御史台官员们希望得到的诗歌文本解释。(隐藏在供状文本表层含义之下,需要通过御史台官员上呈的札子及供状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乌台诗案”后苏东坡的心路历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乌台诗案”后苏东坡的心路历程汉代御史府的柏树上,曾有乌鸦数千朝去暮来,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江苏吴兴),上任才三个月,就因新党的纠弹而被押入汴京御史台狱。罪证是他的诗作,当时给了个诨名叫“诗帐”,由御史中丞李定主持,一首一首地勘问出“...
乌台诗案,沈括拼凑诗词告苏轼,真相是这两位都是受害者
关于沈括告密,只有这一条记载。但这条记载,却未必是真实的事件。所以史学家李焘在编《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就认为这条记载不可靠,因为时间上就不符合。原来,沈括两次访问浙江的时间是1073年和1074年之间,乌台诗案发生的时间是在1079年。沈括回京之后,曾将苏轼的诗呈献皇帝,但过了四五年皇帝才明白苏轼的诗文诽谤...
影响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都给他安了什么罪?
今天,我们便来仔细说说这北宋历史上鼎鼎有名、影响深远的“文字狱”——“乌台诗案”。01起因:讥切时事,被争相传诵事件起于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时所上的谢表中的一句话:“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轼把自己放在了“新进”“生事”的对立面,未尝没有指责熙宁变法新党...
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和苏轼有什么关系?秘密被说出
乌台诗案发生在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一帮大臣弹劾苏轼在自己谢恩表中讽刺新法,因此而牵扯出来的“文字狱”,进而演变为一场政治斗争。公元1079年,苏轼提交了调任湖州知州的谢恩表《湖州谢上书》,里面有几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