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和“知州”有什么不同?一字之差,他们却是天差地别
清代时期大体沿用了明时的设定,知府的职能权力并未有过多变化。明清时期,地方知府的权力极大,有推行中央政令,管理政务,收缴税赋,审理案件等权力,包含了百姓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有句话叫“破家县令,灭门知府”,知府在地方犹如土皇帝一般,可以随意滥用职权压榨百姓,轻易就能让无权无势的平民家破人亡。知州是什么...
历史的真实:太平天国北伐军其实是败在了清朝几个知府县令的手里
而从客观因素来讲,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清朝方面冒出了很多敢打敢拼的知府县令,他们的出现,破坏了北伐军的进军计划,消耗了北伐军的实力,为北伐军的彻底失败打下了基础。清朝的正规军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坚壁清野、长围久困,一点一点地消耗北伐军的实力,最终才取得胜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最终就是被清朝...
县令在知府面前敢这么拽?不愧是国舅爷举荐的人才,够狂妄!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士兵都会听将军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6月27日20:53近代史府兵制吴三桂华安奉宝入房,惠王听闻此宝可号令天下僧兵,竟起贪念6月27日13:15趣闻天下第一楼黄鹤楼6月27日05:40建筑69大叔把房子给寡妇住,回家被妹妹和老妈挤兑,被嘲怜香惜玉今天18:50趣事安家:洪店长还让徐文...
古代有俗语“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古代有俗语“破家县令,灭门知府”,指的是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辖区百姓的家庭。如今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实名举报昌乐县委书记王骁一事,也表明当前地方官员对于追求政绩依然毫不手软,这也是扭曲的政绩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清朝买个县令、知府需要多少银子?你可能想不到!
在清朝买个县令、知府需要多少银子?你可能想不到!在古代,平头老百姓想做官,要么被举荐、赐官,要么是参加科举,还是一个便捷的路子就是花钱“捐官”,说得通俗点就是买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捐官之风最盛行的朝代,朝廷出卖官位成为家常便饭。从顺治开始,就下令各地读书人,可以“纳粟入监”、就叫“捐纳”、到慈禧...
杨家是即墨五大族之一 共出过1名知府12名县令
从明初到清末的400余年间,杨氏家族共出过13名举人、4名进士(含举人),1名知府、1名通判和12名县令(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虽不绝于仕途,却少有居高位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杨氏远播的好名声,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杨良臣单骑抚“寇”、杨盐不媚上官、杨遇吉乞兵解围即墨城……这些杨氏族人的故事,至今令人钦佩。
清代山东的县衙和县令
在清代山东有多少县衙呢?清代山东共设十府96县,全省就有96座县衙,县令们就是在县衙里施令行政的。清代县级行政区划“山东”这一名称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那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他们也会把秦以外六国领土称为山东。到了唐朝,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唐代末年就有人以山东专...
县令真的可以随意杀人吗?别被电视剧骗了,清朝律法也是讲程序的
与我们固定的思维不同,清朝的法律程序是很严格的,莫说是县令,即便贵为总督、尚书,也没有权力去处死一个平民。对于古代法制,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而不能一味地贬低、误解,甚至割裂古代与现代法制的联系。参考文献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
古代知州、知府的“知”是什么意思?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吏”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清两代为府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知县”,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