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前半夏”:现代考古一再“巧合”,中国史书果然可信
综上,夏朝源于嵩山脚下,大禹在此修筑阳城,夏启迁至新砦遗址,在新砦遗址历经250余年风雨之后,夏朝又迁至二里头遗址。夏人的每次迁都,其实相距都不远,符合当时的交通能力。最后,西方学者认为夏朝是周人虚构的历史,但考古却一次又一次与史书“巧合”,背后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只能说明夏朝真实存在,中国史书可信度非常高...
夏朝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那怎么解释陕西石峁这个考古Bug?
彼时的夏朝,即使是王城岗遗址(禹都阳城),遗址规模也不过区区1万平方米,以出土陶器判定的文化群体,还十分单一,尚未形成地缘政治集团。如果把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朝肇始的话,那么陕西的石峁无疑是一个Bug级存在,因为此时王朝的发达程度和对周边的辐射甚至不如被称之为方国的石峁,或者说,如果彼时的夏是一个朝代的话,...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坚持“一个统筹两手抓” 奋力谱写阳城...
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初期,智慧的阳城先民们,就娴熟掌握了“土”与“火”的融合艺术。数千年沧桑巨变,阳城陶瓷的窑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匍匐在三晋大地东南端这片秀美的土地上,或炽烈、或美艳,以一窑灿烂火焰,烧制出无数件艺术臻品,“乔氏珐华”作为其中翘楚,更是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称“山西三...
考古发现的夏朝为何全是Bug?前二里头队长:夏有可能被放大
虽然包括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在内的国内众多学者,都认为二里头遗址只是夏朝晚期都邑,早期夏文化还需要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中寻找。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河南龙山文化众多遗址中,并没有一处足可以媲美二里头遗址的城邑。即使是有禹都阳城之称的王城岗遗址,面积也仅有1万平方米,只达到二里头的1/300,说它是夏后氏部...
《寻古中国》:考古找到了夏朝存续470年的哪些证据
夏朝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存续大约470年恰好就坐落在“嵩山下深谷中”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主体使用年代距今约4100年与夏朝起始年代大致相符考古人员又在距王城岗遗址仅一河之隔的战国阳城遗址发现了一件托盘底部刻有“阳城仓器”的古老陶器这提供了“禹居阳城”位于王城岗遗址所在的山间盆地的实物证据...
夏朝都城在哪里?经研究数量之多出乎想象,那为何夏朝要不停迁都
夏朝始封地在河南禹州(阳翟)二、阳城《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禹成为帝后,把阳城作为自己的都城,是为了避开舜的儿子商均,因为舜把帝位传给了禹,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禹起初并没有接受,而是把帝位让给了商均,自己躲到了阳城,这个阳城不...
在河南,追寻大禹治水的足迹
大河网讯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更是为大家津津乐道。在史书记载中,大禹治洪水,征三苗,阳城建夏朝,涂山会诸侯。然而,夏朝是否是古人臆想出来的朝代?大禹治水等记载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不过,随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越来越多考古发现的问世,二里头...
二里头为啥叫二里头(夏都往事)_新闻中心_洛阳网
大禹治水得民心,被选为夏朝首任君主,铸鼎中原,建都阳城。他的子孙几度迁都,直到定都斟鄩——今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才安定下来,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都在斟鄩。那么问题来了:二里头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为啥洛阳这个夏都遗址不叫斟鄩,而叫二里头?太康失国,后羿上位...
在文献与传说中寻找夏朝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还是夏朝真实的水利工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井田沟池之制?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这个朝代?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不断争论。2002年“现身”香港收藏市场的“豳公盨”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大禹的功绩。夏为...
夏朝的谜底或许就在这里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都城。村民们淘洗的陶片,曾握在3000多年前的先民手中,那些陶制成的容器被用来煮饭和饮酒。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二里头归属的国家是夏朝。然而夏朝——这个文献所记载的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谜底,或许就在这片田野之下,就在村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