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文博日历"推出良渚重要文物,再次实证此地存在史前高度文明!
从贾湖遗址、凌家滩、良渚、三星堆等可以看到,包含了不少的古代天文内容,也必须用此方面的知识才能破解。笔者前面解读过良渚及环太湖流域出土的含古代科技水平的文物:弹棉花的工艺及工具、良渚大量与鸟有关的图纹表达的一项重要科技、崧泽文化出土的成系统的用于制作汞、炼丹以及蒸馏提纯酒的器物等,再加上此文所探讨...
夏朝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那怎么解释陕西石峁这个考古Bug?
石峁古城内城面积21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90万平方米,城址总面积达到了400万平方米,规模远超290万平方米的浙江良渚古城和280万平方米的山西陶寺遗址,即使是被誉为夏朝中晚期都城的二里头遗址,总面积也不及陕西石峁。庞大坚固的石墙、原始“瓮城”和“马面”的出现以及大量玉器、人骨的发现,使石峁古城遗址三度入选中国...
韩建业: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
同属于地中海文化圈的早期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都位于亚欧大陆西半部,有相似的农业基础、文化面貌和文明特质,彼此间联系紧密且对后世亚欧大陆西部影响深远,因此未尝不可将其归纳为广义的“早期西方文明”,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具有古希腊—罗马文明源头和犹太教—基督教传统的所谓“西方文明”。其实深究起来,将早期西亚...
西方不承认夏朝,为何却认可良渚?国家的先见之明被陕西考古证实
但奇怪的是,良渚古城内却并没有发现农业生产的迹象,反倒是在长江下游的上海、苏南发现若干良渚文化的次级聚落有农业遗存,这说明良渚的统治者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管理体系,由基层负责供给都城所需的粮食等经济资源,俨然是个高度复杂化的国家政权。所以,良渚文明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是有铁证作为支撑的。需要指出...
良渚考古证实大禹治水建立夏朝有逻辑Bug,人大教授:移花接木
陈、宋二位教授的说法,不失为一种合理性的推测。中原龙山文化中频现的诸多良渚文化因素,表明的确有良渚文化群体北上迁徙。不过,上文提到,治水并不会导致国家起源,但国家起源却带来了治水的可能。如果我们把大禹的生存年代从公元前21世纪下探至二里头文化一期(公元前1750年),将二里头文化视为整个夏朝的遗存,那么大禹...
解码史前文明:夏朝是否存在?它是一个部落联盟还是一个王朝?
在5000-80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文明是满天星斗,目前考古发现了较多的文明遗址,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寺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是在较为独立的发展,但相互之间又彼此影响(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到了夏朝时期,逐渐进入到古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古国、方国、部落并存。随着文明的演进,人口的增加,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也增多...
改夏朝为夏时期,考古揭示误区
考古学家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并非源自单一源头,而是多地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遗址中发现的器物既有本地龙山文化的陶器,又有晋南陶鬲、良渚玉器以及山东大汶口、豫东造律台等地的文化元素。这充分证明了二里头遗址是各族群和文化汇聚的都城,而非单一的起源地。在公元前1750年之前,即夏朝中前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景象...
夏商周之前的中国什么样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古国时代三阶段
0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古国时代存在三个阶段,跨越约2000年。02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有大型台基建筑群,其中包括著名的“女神庙”。03古国时代的第二阶段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发展不同。04古国时代的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发展停滞,中原和北方地区开始新一轮的文明化发展。探源...
如何探寻5000年前的良渚水利遗迹?考古人揭秘
11月30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王宁远,详解本次的考古新发现。此次不仅建立了遗址群良渚早期阶段聚落结构基础框架,同时,团队总结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古代水坝快速调查技术,对水利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推进作用。良渚中期中心聚落与水利系统5000年前的良渚水利系统两三处水坝至今仍在使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
良渚考古新发现“新”在哪里?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11月29日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王宁远介绍了良渚遗址早期聚落结构与水利系统研究的新突破,引发关注。11月3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王宁远,详解本次考古新发现。此次不仅建立了遗址群良渚早期阶段聚落结构基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