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灵感”到“文化符号” 洮砚在瓜州的新生与嬗变
洮砚对于瓜州县来说,是一个“迁来的产业”,源自九甸峡库区移民工程的实施。2008年,九甸峡库区卓尼、临潭、岷县3县7乡23个行政村非自愿移民1936户9193人,搬迁至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其中,具有洮砚雕刻手艺的1000多名群众,携带洮砚原石来到瓜州,这些原石成为了他们在新家园中延续故乡文化的重要载体。“那时候一户一...
洮砚在瓜州的新生与嬗变
具有洮砚雕刻手艺的1000多名群众携带洮砚原石到瓜州,这些原石成为他们在新家园延续故乡文化的重要载体。瓜州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在各种文化开放、交流、融合中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洮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洮砚传承人李江平:“艺”要用一辈子去钻研
洮砚传承人李江平:“艺”要用一辈子去钻研李江平1986年5月出生于中国洮砚之乡甘肃卓尼县制砚世家(第六代传人),结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砚、印、书、画都有涉猎,砚雕师从三祖父、国家级非遗项目洮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茂棣先生和中国文房四宝制砚大师...
新世界纪录在我州诞生:“中华复兴砚”成功申报为“世界最大的洮砚”
落户于临夏茶马古市的一块巨型洮砚“中华复兴砚”成功申报为“世界最大砚台”这一世界纪录。这方洮砚由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和甘肃陇萃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历经4载,采用整块洮砚原石打造,长18.9米,宽3.29米,高1.69米,重达129吨,无论长度、宽度和高度,都超越了有相关纪录的任何一方洮砚,堪称洮砚制作中的“巨型航母...
洮砚之乡,有唐宋名家的念念不忘
洮砚以洮河为亲,洮河以洮砚扬名,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成就了千百年以来的文坛佳话,这在雪域高原,此文化现象应该独此一家。如今雕刻用洮砚原石,皆自临潭邻县卓尼,那里有洮砚原石矿藏,据说临潭已难觅洮砚原石。当然矿藏之洮砚原石石质与洮砚老坑料差之千里,再无洮河净水之温润洗涤,欠缺自然力量加持,底蕴差矣。
...第二届陇原工匠|王玉明:35年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成就国家级制砚...
2007年,王玉明发起筹建洮砚协会,将制砚艺人吸收为会员(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2009年,卓尼县洮砚协会正式成立,王玉明任会长。协会的成立,使洮砚由无序生产经营变为统一管理,销量大幅增加,洮砚从业者的收入也大幅上涨。而就在洮砚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王玉明心里又多了一个担忧:那就是洮砚原石资源的枯竭,必然会导致刻砚工艺的失传。
洮河砚 老坑为贵
刘爱军表示,近年洮河修筑水库,“鸭头绿”的绿漪石洞口将永久淹没在水下。由于砚材面临断代,导致市场上洮砚原石价格猛涨,从过去每吨300元涨至目前万元以上。刘爱军说,过去买石论斤,不过几十元,现在论块了,一块好的洮砚石材往往在千元以上,“老石料估计还要涨,而且越放越值钱。”...
甘肃“80后”洮砚艺人十五载坚守古老文化传承技艺
慢慢地,黄炳强开始关注洮砚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在跟着姑父认真学习雕刻技法的同时,他学着自己设计洮砚的雕刻造型。拿到一块不可多得的原石之后,黄炳强在仔细研究其纹理特性的同时,根据石头本身的花纹设计图案。第一方刻着松树的砚台获得众人称赞之后,更是增加了黄炳强的信心。
甘肃:砚台重达1吨 雕刻《红楼梦》场景
解说近日,在素有“中国洮砚之乡”美誉的甘肃岷县,48岁洮砚艺人徐哲展示了重达1吨的《红楼梦砚》,该作品由他和5名洮砚艺人,历时7个多月,将原石进行雕刻、打磨、抛光等10余道工序创作而成。砚台上雕刻了《红楼梦》中的6个经典故事章节,包括宝玉出家、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场景,雕有108...
苏东坡要用米芾心爱的紫金砚陪葬?
黄庭坚初得洮河石砚,即作诗咏道:“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真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而被惠赐洮砚的苏轼,也以“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盛赞此一得自远方的贵重名砚,同时表达对友人赠砚雅兴之最深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