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小众游:有着万里西迁史诗的民族,佟丽娅出任民族形象大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这里的锡伯族人依然使用锡伯语言和文字,《察布查尔报》是中国目前唯一出版的锡伯文报纸。锡伯古城锡伯古城,是以古锡伯营遗址为复原参考建成的,是全世界最大的锡伯族文化主题景区,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被评为国家5A景区。
文化中国行丨察布查尔大渠:锡伯族西迁精神的象征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历史如镜,照进现实。锡伯族万里戍边、开渠灌田撒下的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这里不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我从小就喜欢搬着板凳听爷爷讲述锡伯族西迁万里戍边的故事,我们每一个锡伯族人都了解这段历史。我...
从锡伯族人入手,探析中国自古以来的射箭文化
射箭活动在锡伯族中有悠久历史传统,锡伯族独特的弓箭文化在整个锡伯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在新疆锡伯族人的信仰中,弓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器物,传统的锡伯族人家中如果有男孩出生的话,就要在主屋中为了祈求家丁兴旺所供奉的神灵“喜利妈妈”身上挂一把小弓箭,并且还要在自家门口用红色线悬挂一张小型...
锡伯族 - 概况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和西北的锡伯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现在,东北锡伯族的语言和当地汉族、满族基本相同。新疆的锡伯族,由于居住较为集中,在语言文字上保持了较多的特点。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相传锡伯族曾有过自己的文字,但早已失传。清代以后,锡伯族人民通晓满...
万人说新疆 |从锡伯文化传承到库尔德宁之美,中外网络达人探寻新疆...
10月13日,“万人说新疆”优秀作者新疆行访问团代表走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察布查尔报社与锡伯古城,与历史悠久的锡伯族文化来一场“亲密接触”。随后,访问团还前往库尔德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生态之美。《察布查尔报》是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访问团代表们参观了察布查尔报社历史设...
“天才翻译家”锡伯族:揭开满文档案神秘面纱
在一个名为“锡伯驿站”的微信群,130多名世界各地的锡伯族人每天用锡伯语相互交流、学习(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过去学习锡伯语为了就业,现在很多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赵志强说。为了让更多人学习锡伯语,尽管已经头发花白,但孔淑瑞仍然笔耕不辍,由她翻译的《白鹿原》、鲁迅文学奖中的短篇...
从锡伯文化传承到库尔德宁之美,中外网络达人探寻新疆多元魅力
10月13日,“万人说新疆”优秀作者新疆行访问团代表走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察布查尔报社与锡伯古城,与历史悠久的锡伯族文化来一场“亲密接触”。随后,访问团还前往库尔德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生态之美。《察布查尔报》是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访问团代表们参观了察布查尔报社历史设...
新疆是个好地方|“90后”锡伯族青年为古老制弓技艺传薪续火
锡伯族擅骑射。自18世纪60年代从东北辽沈地区西迁到新疆伊犁河谷,弓箭就是这个族群守边卫国的主要工具。制弓造箭曾是每个锡伯族男子必须掌握的技能。然而,随着这种工具失去用武之地,弓箭更多是被拿来收藏或摆设,古老制弓技艺逐渐没落,几近失传。直到2008年,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情...
察布查尔大渠:锡伯族西迁精神的象征
“图伯特是我们每一个锡伯族人心中的英雄,而他和察布查尔大渠则是锡伯族西迁精神的象征。”吴丽娜说。18世纪中期,清政府为巩固刚刚收复的新疆,在伊犁设“伊犁将军”。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视察边境时发现,伊犁地区地荒牧凋,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边防空虚。他便上书乾隆皇帝,提出调拨1000名盛京...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园地里的一抹亮色
6月14日,在谈到这份报纸时,察布查尔报社长何春生感慨万千。他说,对于253年前从东北西迁至伊犁屯垦戍边的锡伯族人来说,《察布查尔报》这份诞生了70多年的报纸,不仅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足迹,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地里的一抹亮色。形成稳定的阅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