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啥“姓”黄?浅谈“黄河”之名由来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加快了对黄土高原的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所以才有了《左传》中的“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说明在春秋战国时黄河已经开始变得混浊。到了两汉时期,黄河已经非常混浊了,人们称之为“浊河”。东汉班固...
温暖的汉代,农为国本
竹子喜湿喜暖,汉代黄河两岸的竹子,野生的却能用于河工,足见那时气候的湿暖。至于黄河于西汉频繁决口,是否暗示着彼时因湿暖而暴雨频繁,却难以构成一个科学的逻辑链条,曾有科学家研究了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黄河下游泛滥决口频率的关系,东汉到唐朝中期之间,黄河的泛滥决口频率几乎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唐后期以及北宋前...
郑威|九州共贯、向内凝聚: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地理因素
依据因势利导的理念,将高山、群岭归类排列,显示山脉的走向;将河川疏导之后,形成了弱水、黑水、黄河、漾水(汉水)、长江、济水、淮水、渭水、洛水等水系,囊括了当时能够认识到的所有山川。《禹贡》文字简要清晰,准确度较高,体现了战国时期人们已超越列国的限制,具备了全面的自然地理知识。以漾水为例,《禹贡》说:“...
黄河一次意外改道,让中国损失1400km??国土?韩国却捡了“便宜”
首先是土地盐碱化问题,黄河改道后,原本的入海口失去了淡水补给,海水倒灌成了家常便饭。海水一进来,地里的盐分就上来了,农民伯伯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没等收获就蔫了,这下可好,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种啥啥不行。不光是种地受影响,就连打渔也成了难事,原来黄河入海,带来大量淡水,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各种...
乌兰布和沙漠为何能成为中国独特的湿润沙漠?黄河或许就是答案!
至今我们还能在磴口县找寻到很多古黄河河道变迁的实证。如汉代古城临戎,史载在“河东”,如今却变换到了河西。尽管乌兰布和沙漠已占磴口县总面积的70%,但剩下30%的面积里还是分布着众多湖泊,而这些湖泊与湿地次第相连,被猜测是曾经的黄河故道的干涸和萎缩后所形成,串联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曾经的泱泱大河。
黄河的六次大改道,怎样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军事史和政治史|文史宴
据西汉贾让的《治河三策》记载,战国时期黄河两岸大堤相距较宽,可达数十里,河水“尚有所游荡”,此后堤距不断缩减,“从黎阳北尽魏界故大堤,去河远者数十里,内亦数重,此皆前世所排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这是说汉代依然可见当年战国魏人修筑的大堤,距河流远在几十里外,此后不断有新筑的大堤在内侧排列,竟有数重之多。
长城黄河在内蒙古五次拥抱|融合赋新韵 相伴岁月长
黄河包头段一景。黄河浩荡,千里奔腾,进入包头境内,水势渐缓,与赵北长城呈相依并行之势,这两大中华文明符号,一经相遇,便在这片土地上奏响了历史强音。母亲河温润如绵,历代长城风骨坚韧,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八方商贾在这里开展贸易……包头的文化也因此变得多元而厚重,又因厚重而绽放勃勃生机,...
春日正当“食”!一起沿黄河领略多样风采,品味周边山东特色美食
九曲黄河逶迤、奔流不息,从菏泽入鲁,在菏泽境内蜿蜒185公里,见证了牡丹区、东明、鄄城、郓城四个沿黄县区的生活变迁、产业崛起、环境变优、非遗走向世界……滔滔黄河为菏泽大地带来了肥沃深厚的土壤,不仅孕育了这里国色天香的牡丹之花,更是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满足着当地民众和四面八方游客的味蕾。最有特色...
龙的雏形长啥样?一文带你领略龙形象的古今变化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华夏大地走向一统,龙的形象出现相对规范和定型的趋势。汉代的龙,四足特征明显,体形更加健美。到了隋唐时期,龙的形象发展趋向成熟,龙的姿态奔放雄健。这时期的鎏金铁芯铜龙,长颈巨首,两爪向上,两爪着地,S形曲身作腾飞状,再现盛世的昂扬、自信。宋元时期,龙形更为洒脱,已经差不多形成...
发现黄河古栈道
这一成果与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上游的汉代大型建筑遗址的发掘成果一起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黄河古栈道遗迹主要分布在平陆县境内,计有32段,累计长约4032米。故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三门峡”长达625米的12段人门栈道,因1958年修三门峡大坝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