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可达5万元,曾被农民视为“摇钱树”,为啥如今却大量弃种?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玉竹便以“葳蕤”之名首次亮相,并被列为上品。书中对玉竹的描述为:“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由此可见,在古代,玉竹已非罕见之物,而是广为人知且普遍使用的药材。在汉代时期,《名医别录》首次将玉竹命名,这一称谓延续至今。关于玉竹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代众多医籍...
古代“春天”的雅称
根据节气、农事等,春天雅称的确还有很多,分别将正月称为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阳、元阳、春王、正阳,将二月称为酣春、大壮、中和、仲阳、阳中,将三月称为暮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其它称谓,如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苍灵等也都是春天的雅称。在古代经典古诗词中,还出现...
古代历法,连古代农民伯伯都懂,你弄懂了吗?
在古代“春季”的雅称有“发生或青阳”,“夏季”的雅称有“朱明或长嬴”,“秋季”的雅称有“金素或白商”,“冬季”的雅称有“玄英”。知道这些雅称对我们阅读古文,还是很有帮助。24节气古代季节中的24节气,掌握农事耕作必知!古代在长期的耕种掌握了四季的变化,然后又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可以用来纪月。二十...
古代起义次数虽多,但领导者都不是农民,为何还被称之为农民起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中,对于农民起义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而在封建社会中,只有两个对立的阶级,一个是地主阶级,而另一个就是农民阶级了。在古代的时候,地主阶级一直都处在一个统治的地位,因为就算农民起义能够获得成功,也会很快转变成为地主阶级。所以古时候起义,大多数都是农民阶级为了推翻地主阶级,所以这才是起义的...
农民工称谓是社会不公的产物 何时才能淡出
“民工”实际上是“农民工”的简称。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农民本来是一种职业,然而在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带有身份的色彩,古代“四民”、“士农工商”就不仅是职业区分,也带有身份认同,不过那时因为“农”可以向“士”阶层流动而不受特别歧视罢了。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计划性必然要考虑社会需求的计划...
中国人祖上三代都是农民,谁瞧不起谁啊
世道变坏,不是从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而是从人们不敢自称农民开始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还记得六年前走红的庞麦郎吗?那个烫着泡面头,踩着滑板鞋的农村青年,原名庞明涛,35岁,陕西汉中人。他对外却有另一个身份:约瑟翰·庞麦郎,90后,台湾艺人。2014年,记者跑到他老家,见到他父母。两位老人一脸疑惑:我们一家子都是地地道道...
把“你是农民”当骂人词汇?往上数三代,谁还不是农民
1984年,学者张雨林第一次使用“农民工”这个称谓,但更多城里人喜欢称之为:乡巴佬、打工仔、三无人员。严肃媒体可能会使用“弱势群体”“社会不稳定因素”等词语。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农民,种地和打工两条路,你怎么选?假如选种地,你就得忍受艰苦和贫穷。
我国历史上是怎样称呼农民的?尤其是最后这几个称呼离我们太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古代的农业绘画宋代和元朝有:庄客、农户、佃等称谓。而明清时期称呼农业生产的人名称最多有:佃户、农民、雇工人、长工、长年。需要说明的是,农民这个称呼并没有贬义,不信你回家问问,往上数三代,都是农家人。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从慷慨悲歌之士到泼皮破落户儿:中国古代流氓的身份流变
流氓的称谓和身份嬗变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流氓”一词,以时间为断限大致经过了一个由强调广义的“游民”到聚焦狭义的“恶徒”的变化过程,“流氓”者的身份也随之嬗变。据学界研究,“游民”的概念最早由《礼记·王制》提出,“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
社会学家李强:中国亟待开放农民工步入社会中间阶层的通道
中国青年报:人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这似乎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身份称谓。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监测数据,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已接近2.3亿人。如此庞大的人群进入城市工作,却始终处在社会下层,一些城里人在他们面前总抱有或多或少的优越感,似乎已“集体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