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路上 这个物种为何越努力越不幸
变化可以是分子上的,如单位时间内DNA碱基对的变化数目;也可以是形态学的,如单位时间内形态特征及性状的变化数目。同一时间段内变化数目多的支系,我们就说其演化速率快。“在生物学上,性状就是可识别的形态特征。一个新的类群由这个类群共同拥有、与其他分类群有区别的性状所定义。”董丽萍说。然而,由于化石等研究...
男性DNA比女性的更容易出错吗?
如果基因组中累积的突变多来自于复制时发生的错误,则分裂次数的差异可以解释性别间生殖系统突变数量的差异[17,18]。第二种解释是,由于两性间生殖系统的生理特性及细胞机能的差异,导致男性的生殖细胞在保护和修复DNA的功能上不如女性[19]。但是,目前有一个实验证据与第一种解释的预测相反。因为精子分裂次数与卵子分...
人类起源再生争议,DNA发现嵌入修改痕迹,难道我们是碳基人工智
存在于人类DNA中的神秘密码被解释为细胞信息和编码的结果,形成了人类DNA中特殊的序列。基因突变的时间点被认为是细胞适应和创新的结果,推动了人类的进化和变化。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类是细胞的产物,是细胞的集合,鼓励人们深入了解和认识细胞。结语在人类起源的探索中,我们面对着诸多观点和理论,每一种都试图解释我们存...
细菌大迁徙:达尔文那一套又不管用了
“在缺乏定量可控的实验情况下,达尔文的进化论无法发展出能够做出定量预测的理论,因而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复杂时空变化的环境下,多物种的竞争与适应策略,更是进化理论研究的难点。”欧阳颀说。如今的这一成果,很明显有了突破。欧阳颀说,这一成果利用细菌的迁移和繁殖等基本生命参量,研究了不同细菌种群在不同领地上...
现代人“何以为人”?付巧妹团队用古基因组解读演化之路
付巧妹团队总结提出的追踪现代人演化之路的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虽然因现有古基因组数据较少而有所局限,但仍然显示出古基因组学在解答“何以为人”这一问题上的重要贡献和巨大潜力。资料图:付巧妹研究员作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人群古DNA研究相关学术报告。中新网记者孙自法摄同时,从直接和间接视角、个体和群体层面讨论...
...会分别降低6分和9分;人类与猿类演化掉尾巴的原因 | 环球科学要闻
在大约半个世纪前,科学家发现DNA双链在每一轮复制后,末端的端粒序列都会变短(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DNA双链由2条5’端至3’端的DNA单链反向平行的方式结合一起,即一条链的5’端和另一条链的3’端结合。因此,DNA双链在复制时,参与复制的复制体能结合在5’端至3’端的DNA单链上,一路连续合成新的DNA单链(也称为前导链),...
【学术前沿】重磅综述|衰老和寿命的演化
在基因组的结构和拷贝数变化中也观察到这种特征。弓头鲸表现出与DNA损伤修复和癌症相关的基因重复,岩鱼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嗜乳脂蛋白基因的拷贝数扩增,这些基因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永生的刺胞动物水母表现出与DNA修复和复制、端粒维持、氧化应激、干细胞维持和细胞间通讯相关的基因扩增,蝙蝠具有丰富的APOBEC3基因库,这些基...
医学对进化有什么影响?
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第三,扩大了种群数量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粮食问题的解决,人类数量越来越大。而种群数量的扩大,对人类意义非凡,这意味着,我们的多样性是越来越庞大,我们的基因库的规模也是呈现一个快速增长。未来,使得我们对抗自然界危机的能力也越来越大(种群数量是一个进化上的非常关键概念,只有种群足够大,...
考古2023|科技考古:科技赋能,考古新知
古DNA近年来,古DNA研究为学术界讨论现代人起源与演化、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独特视角,相关研究成果极大更新了我们对人类起源、文化互动与族群融合等相关问题的认识。现代人起源方面,张明等以末次盛冰期的结束时间(19kaBP)为界,分两个阶段梳理了欧亚大陆东部地区45-10kaBP史前现代人古基因组研究成...
“尼安德特人被现代人所同化”假说添新证
论文中鉴定和解释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中出现的现代人DNA的示意图。受访者供图“在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一部分古人类走出非洲,进入欧亚大陆,后来演化为尼安德特人,在距今约3万年前灭绝。另一部分留在非洲的古人类,则演化为现代人。”论文第一作者李黎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的古DNA研究证实,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