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在各级官员看来,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礼俗教化百姓,尽可能减少纠纷的发生;而在纠纷发生后,也力争通过士绅乡贤、宗族亲友的调处,尽量避免打官司、伤和气,体现了贵和的法理精华。我国古代社会主要是农业自然经济,和睦相处既是统治者的希望,更是广大民众的共同需要和愿望。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准则和价值目标...
以传统礼俗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礼”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传统礼俗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礼俗对乡村民众具有一定的制约和教化功能,“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以教化民众和德化天下为己任。且“礼”的这种教化人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礼记·经解》中所言:“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
美丽乡村:戏曲绽放异彩的广阔空间
美丽乡村:戏曲绽放异彩的广阔空间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和文化重建。众所周知,县级基层剧团大量消减,加之现代娱乐手段的冲击,戏曲在农村的影响力出现了两极化发展趋势。以民间职业演出为基础,积极地适应农村娱乐需要,或者重新恢复传统民俗演剧形式,借助节庆礼俗,发挥戏曲传统的礼乐教化...
现代中国政治主题的重构与道统重建
道统作为一种稳定的符号系统、精神结构和制度构造,是在长久历史实践中慢慢磨合而成并被内化和普遍接受的。鉴于民初的种种乱象和儒学(教)危机,1912年7月底,康有为在致书陈焕章创办孔教会时,直斥清朝和民国政权更迭使得“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惟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乃使中国处于“进无所依,退无...
你知道吗?我国30多个民族拥有活态的剪纸传统
剪纸艺术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样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着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剪纸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学与中国文明”——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司马迁并不否认天道存在,而是反对把天道简单理解为祸福报应(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司马迁重视传统儒家的以名为教,伯夷之令名是依靠教化而得到宣扬的。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实质就是以圣人为枢纽的感应论天道观,其主体框架就三才之道。圣人所创立的教化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
礼仪文化 | 李向振:明初洪武礼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及实践策略探析
礼制是传统中国统治者在儒家思想和基本观念指导下制定、颁布的礼仪制度与行为规范。中国历史上不少开国帝王,在政权建设之初为重建道德秩序和从形式上确认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大都会进行礼制改革,其中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对礼仪教化的重视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最高的。
“古典汉语意识理论”高端论坛在苏州召开
对费孝通来说,乡土社会自成一体,它的根本秩序并不由积极活跃的政治权力所决定,而是由儒家伦理礼俗的教化权力所调节。政治权力在乡土社会中受到两道防线的限制:一是政治哲学中的无为主义,二是作为无形轨道的绅权缓冲。由此,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主张,政统和道统、皇权和绅权在古典中国世界之中实际上是分域并行的。
从滇黔地区“活的历史”探寻中华广土众民共同体意识的化成
本文将在滇黔部分地区田野调研基础上,结合各类相关文献,以“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为方法,从当前处境的社会事实出发“追溯过去”,探讨中华文明的理想观念演化为社会文化“常道”的教化体系之过程,以及形成广土众民的行为逻辑和生活价值的路径,从而印证马克斯·韦伯(MaxWeber)所谓“观念是如何成为历史上的有效力量”[5...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
中国古代素有重视道德教化的治理传统,先秦诸子虽然主张不一,但在使百姓具备一定道德素养的认识上有广泛的共识。儒家提倡以德化民,法家也主张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因而,正人心、励风俗的道德教化贯彻于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历代对基层百姓道德素养的提升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明太祖朱元璋为布衣起家,对底层民众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