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的形成与演化
《恒星结构演化引论》,李焱,北京大学出版社
黑洞的前世今缘
白矮星和中子星阶段:也叫恒星的临终期,红巨星或超巨星内部能产生热核反应的物质都耗尽时,它的末日也就来临。此时,根据质量的不同,恒星分别演化为“白矮星”(图16)、“中子星”、“黑洞”。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图16白矮星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会耗尽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不是...
利用星震学可探测白矮星内部化学轮廓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通讯员陈艳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恒星物理团组与北京师范大学付建宁教授合作,在恒星演化模型基础上,利用星震学方法对一颗脉动白矮星内核的碳氧元素轮廓作了探测。研究成果发表在重要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HS0507+0434B是一颗有较好观测数据的脉动白矮星,此前曾有...
新模型重构太阳化学“DNA”
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钱生、李焱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克里斯滕森-达尔斯加德·乔根合作,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和全盘考虑后,提出在恒星演化理论中考虑对流超射、太阳风和主序前吸积这三个标准理论中忽略的物理过程,有可能全面改进太阳模型。他们首次指出太阳风对于太阳模型的构建是不可忽略的,首次提出主序前的物质...
用星震学方法看懂巨大变星之“心”
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陈兴浩博士、李焱研究员与国家天文台张孝斌研究员合作,通过分析变星CoRoT100866999的脉动频率,发现脉动频谱可以基于旋转分裂得到很好的解释;此外,星震学方法给出的恒星参数与双星解轨得到的结果很一致。他们还发现高频端的非径向振动模式有明显的混合模式特征,这些模式在中心核对流边界附近和恒星表面...
太阳模型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张钱生、李焱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Christensen-DalsgaardJoergen合作,详细研究了对流超射、太阳风和主序前吸积对太阳结构演化模型的影响,基本解决了“太阳丰度问题”这一困扰国际恒星物理界十余年的难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8月20日,美国天文学会的《天体物理学杂志》(TheAstrophysicalJournal)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