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遥远来的厦门人”,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写25本书讲中国故事
1988年,潘维廉和妻子苏珊带着躺在双座婴儿车的两个儿子,先从美国飞到香港,再踏上“集美号”邮轮,他们的目地是厦门。从那时起到现在,每一位潘维廉新结识的中国人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厦门?潘维廉认为,是缘分。理论上,他是一个不太可能到中国的美国人,他的父亲是美国军人,从朝鲜战争打到...
资讯有故事︱美籍教授潘维廉:“我是老外脸、老内心,可能下辈子是...
1989年,潘维廉(右一)和家人在厦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1988年,潘维廉做出改变一生的决定,他卖掉在美国的公司,和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中国厦门大学留学。潘维廉:我第一个印象就是中国大陆根本不像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认为)中国都是很糟糕的。我看这边的人都很开心,虽然那时候还是有点落后的,但是(人们)...
潘维廉:福建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他为何感动中国?
那晚,他们聊了很多,几天之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约会,在同年12月举办了婚礼。婚后,潘维廉开了一家公司,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妻子生下两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幸福。尽管已经离开了中国八年,但潘维廉想要学中文的愿望一直都在。1988年,朋友告诉他在中国福建的厦门大学允许留学生带家属,并且提供住处。潘维...
潘维廉:我想参与厦门特区的下一个四十年
潘维廉夫妇(左)与两个儿子和儿媳|传递鹭岛之爱鹭岛日新月异,潘维廉的家庭也在壮大。大儿子同一位厦门姑娘喜结连理,小儿子娶了一个美国女孩,子孙满堂,尽享天伦。照看两个儿子长大的保姆李西已与潘维廉夫妇亲如一家。“我和苏珊在凌峰楼给李西租了一套公寓,我们会支付她退休金,养她到老。她也是我们的家...
美籍教授潘维廉的中国情缘
1994年,潘维廉环游中国,与儿子在西安城墙前合影。“中国变化太大了!”潘维廉原本以为要用五六十年,甚至七八十年才会发生的变化,结果中国只用了25年就实现了。哪怕偏僻山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潘维廉说自己是幸运的,目睹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心一意消除贫困并取得成功。“即便我可以为自己的一生编写剧本,从...
潘维廉和他的中国故事
作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和两个孩子的父亲,潘维廉深入了解并参与着中国教育的发展(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在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上也从不放松。在1994年自驾环游中国时,潘维廉为了让两个儿子在旅途中也不落下学习,就在面包车里添置了桌子和书架。在旅行途中,故事自然也不少。“每到一个地方,我就给他们讲历史背景。比如到了杭州,我就讲...
潘维廉:卖掉公司力挺中国,为了能成为中国人,先后四度申请绿卡
1988年,潘维廉的第一个孩子还没有断奶,他妻子苏珊的肚子里又怀了第二个孩子。这个时候,潘维廉说他想要到中国,并问问妻子的意见。潘维廉妻子知道到中国是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心愿,于是她对他说:如果你觉得这是对的,那就去吧。然后,潘维廉就准备进行自己的中国之行。
我的中国故事丨潘维廉:“我不见外”地记录中国发展
我三十多年看见中国发展,我最佩服的是完全是和平发展。也通过“一带一路”也去帮助其他国家,我二儿子和他老婆做医疗志愿者在非洲,最偏僻的地方他们看到华人在那边,就是建那个水坝、铁路、高速公路,那个港口这样的,太棒了。现在,潘维廉总否认自己是“老外”,强调自己是“老内”,作为荣誉市民,他先后帮助厦门、...
潘维廉教授的寻梦环游和他故事里的中国
1994年,潘维廉带着全家第一次环游中国,两个儿子在长城下留影在1994年自驾环游中国时,潘维廉为了让两个儿子在旅途中也不落下学习,就在面包车里添置了桌子和书架。在旅行途中,故事自然也是不能少的。“每到一个地方,我就给他们讲历史背景。比如到了杭州,我就跟他们讲丝绸,带他们去参观丝绸博物馆。在旅行中告诉他...
“不见外”的“老外”潘维廉:望更好理解中国精准扶贫背后的奇迹故事
我的小儿子马修和他的妻子在非洲从事志愿医疗工作,在那里,他们看到中国人与非洲人携手努力,修高铁通公路,用中国的经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我希望过几年我可以再次环游中国,走得慢一点,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精准扶贫背后的奇迹故事。”潘维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