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还要办吗?
中国报纸副刊始于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随着时代的发展,副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消遣娱乐,到后来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副刊迎来大变革,许多副刊复刻《新青年》的主要形式,成为传播新思想、倡导文学革命的重要阵地,如著名的四大副刊《晨报副镌...
今天是马克思的逝世纪念日,我们一起看看当年《新青年》的“马克思...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从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6年7月25日终刊,共出63期。其中,封面或目录明确标为专号的有7期,分别是“易卜生号”“人口问题号”“劳动节纪念号”“共产国际号”“国民革命号”“列宁号”“世界革命号”。典型专号一般在封面“新青年”三字下面以小字排着专号名称。但“马克思...
新书| 中国现代新诗期刊集成(全三十册)
中国现代新诗期刊是现代历史上公开出版的发表中国新诗的专门性的期刊杂志。发表于新诗期刊与报纸副刊上的新诗作品在文献学的意义上属于“初刊文本”,往往能够展示新诗创作最初面世之际的原始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现代新诗期刊集成》对1919—1949年间出版的新诗期刊进行影印出版,通过多方的搜集补配,收录了如《...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新文化运动揭开崭新篇章 孙伏园副刊 徐宝璜
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创办,初期是一份以思想启蒙为要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它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一创刊就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始终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中国期刊的记忆:解析我国期刊二百年发展脉络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的第2卷起更名《新青年》。1917年,正是在这本期刊上,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自此《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5卷第5号发表的介绍十...
鲁迅与副刊
他的最早一篇小说,为《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他的最后一篇小说,为《眉间尺》(后改题《铸剑》),1927年4至5月发表于《莽原》半月刊(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自此,戛然搁笔,再也没有写过一字小说。反倒集中全部精力,专为报纸副刊写杂文,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专为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写杂文,“平均...
早在100多年前,《新青年》就把新媒体玩明白了
《新青年》第一至三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第四至六卷为“编辑部同人”轮流编辑,《新青年》每卷六期,“编辑部同人”每人负责一期,也就有了“六大主编”的说法,“六大主编”都是“80后”“90后”。《新青年》从普通地方性刊物的慢声细语,逐渐成长为影响全国、震耳欲聋的“时代号角”,离不开传播营销策略的巧妙运...
《新青年》的戏剧之争
1918年6月,由胡适轮值编辑的《新青年》四卷六号(即“易卜生号”),在通信栏中以《新文学及中国旧戏》为标题刊登了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四年级学生张厚载的来信,以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陈独秀的分别答复。新文化运动的四大名人与一位大学生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北大教授与<新青年>》一书中记录了这场争论的详细...
鲁迅回忆《新青年》和文学革命
在北京这地方,--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至一九二二年这三年间,例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晨报副刊》,后来是《京报副刊》露出头角来了,然而都不是怎么注重文艺创作的刊物,它们在小说一方面,只绍介了有限的作家……(摘自《<中国新文学大...
五四与上海|周武:新文化运动是京沪共谋的结果
《青年杂志》在上海时没什么影响,到北京以后影响就放大了。这是跟中国的政治文化有关。因为北京是帝都,而北京大学又是北洋时期唯一一所隶属于教育部的国立大学,地位非常特殊。《新青年》到北京,又是由北大的一帮教授撰稿编辑的,《新青年》的编辑还是原来那帮人,但发言的位置跟在上海时完全不同。北京天然具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