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与“人”看先秦儒家国家安全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家们倡导仁爱精神,以和为贵、睦邻友好,但却不反对为了稳定社会环境而动用军事力量,所谓“王用出征,以正邦也。言所出征者,除去民害,以正邦国故也”。之所以讲出征这件事,就是要为民除害,以治理好国家。《左传》多载战争之事,也多见征战双方以签订盟约的方式结束争斗,从中可见儒家对损益的仔细考量与权...
读书| 《爱有差等》:回溯儒学源头,深挖先秦思想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大部分,从孔孟原典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学在政权组织形式、刑罚、税收、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作者认为...
姜妮伶:儒家实践智慧再认识——以孔孟论 “权”为视角
更有学者明确指出:“儒家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而不突出思辨的理论智慧。”近年来,学界针对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形成途径及可能的现实价值进行了多维度、跨学科的深入探讨,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实践智慧的内涵理解有诸多分歧,在研究立场和方法论上有潜在的西方唯理智主义倾向,以及对实践智慧在...
彭战果:儒家工夫概念的三个维度
杨儒宾教授指出:“工夫一词不见于先秦儒家,它的词义演变史仍有待学界做更精确的考察,但笔者相信此一词语恐怕要到宋代后,才逐渐出现在儒家典籍。到了明代,学者使用此一词语更是翕然成风。”[1]1-2先秦儒家虽然尚未使用工夫概念,但是关于身心修养和转化的内涵则蕴蓄于其学说之中。宋明时期,工夫一词作为一种不言自...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一、先秦儒学与子学研究作为中国哲学的发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及以《尚书》《周易》《礼记》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对于后世的学统构建与哲学发展无疑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欧阳祯人认为,《乐记》文本的“践形”有三个层面的意蕴,即身与心的统一、天人的统一、对人文世界的感化作用。认为《乐记》可激...
“经学与中国文明”——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林老师讨论了吴飞老师新著《礼以义起》所反映的经学和文明理想(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林老师认为,《礼以义起》诠释了以人伦为核心的中国文明理想,并通过对丧服制度、清人经学的细致研究将这一理解落实在经学史中,并期待吴老师后续能够深入探讨君臣之情的人性根基。重庆大学陈绪波老师报告的题目为《先秦儒家“成人”观念探析——以〈...
柏拉图与古典学:第十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纪要
李清良老师指出“知人”传统是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一个重要来源,先秦儒家的一项重要贡献就是从“知人”传统中开出经典诠释传统。中山大学哲学系马永康老师作题为《〈论语〉“厩焚”章与孔子仁的人类意识》的报告。基于历史语境,“厩焚”章的“贵人贱畜”体现出孔子仁的人类意识及其局限。以后世的仁民、爱物来否定孔子...
特色项目 | 法学生的“翻转校园记”——为什么选择北大-港大法学...
五年前,项目成员们在审慎考量后,选择跳出舒适圈去拥抱多元可能,从北大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他们最终收获的,远远比最初期待的更多。2.异地体验:想象与现实的积极弥合l教室之内:多元的授课方式,全面的能力训练在授课形式上,北大法学院本科必修课主要采取大课讲授的形式:教授通过课堂讲授深入分析核心概念和具体规则,...
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五段论”
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史可划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先秦段、两汉至隋唐段、宋元明段、清与近代段、现当代段。这种宏观时段的划分并不意味着取消各个具体历史时期的特殊性,而是在“和而不同”逻辑下,在凸显共性特征基础上,厘定出文论与乐论关系的内在逻辑。“先秦段”:文论与乐论关系的定型...
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五段论”-光明日报-光明网
文论与乐论在起源、功能、表现方式、言说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密切的亲缘关系。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史可划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先秦段、两汉至隋唐段、宋元明段、清与近代段、现当代段。这种宏观时段的划分并不意味着取消各个具体历史时期的特殊性,而是在“和而不同”逻辑下,在凸显共性特征基础上,厘定出文论与乐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