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院”院士今年共增选131人 江苏省新增7院士
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名单中,也有不少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杰出校友,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等。年龄最小的43岁,在中科院中科院的61名新院士是从157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3.9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年龄最小,为43岁;北京计...
告别终身制:中国两院院士制度改革,院士称号不再“铁饭碗”
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一个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个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获得了这两个称号其中之一后,就可以被称为两院院士,该称号为终身荣誉。要想获得这一称号,可不是什么易事,想要成为这两院中的一个,需要挤破脑袋。中国科学院...
终身制没了?两院修改章程,明确加入外国籍视为放弃院士称号
只有在科学学术领域内,研究出惊人成绩的人才会被选为院士,可不是那些自称专家、教授的能够碰瓷的,这样的人每一个都是瑰宝。就像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间,就对疫情的限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医学界的大拿,钟南山院士自然有着极强的专业实力。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袁隆平院士,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粮食增产...
院士不是养老院,铁帽子变纸帽子,两院1800个院士,竟然无一诺奖
从整体上看,在两院当中的院士获奖比例一直都是极低的,根据网友爆料统计显示,在2020年之前仅有6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中间有4位已经去世,只剩下2位现在还在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趋势来看,两院想要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至少还需要200年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数据很多人都表示不满和质疑,虽然我们无法强行...
吾家吾国丨用一篇博士论文解决百年难题 独家专访两院院士李德仁
让我们跟随《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的镜头,回顾两院院士李德仁深耕摄影测量与遥感学领域的科研人生。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尽管已经85岁高龄,李老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1957年,18岁的李德仁中学毕业,从江苏考到了湖北,原本报考数学力学系、打算研究火箭的他...
两院院士最新认定: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科研能力再获认可
北大彭练矛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材料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学基础研究(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他发展并完善了一般性的多次弹性和非弹性电子衍射理论,并将此理论应用于晶体与表面结构和生长研究,是北大乃至全国纳米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2023年,彭练矛院士和邱晨光研究员团队,构筑了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提出“稀土钇...
走下“神坛”的欧洲自然科学院:仍正常运转,院士申请一直对社会开放
含金量难辨的“洋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平均水平究竟如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在西方国家,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注册组织机构,原则上叫什么都可以。尤其是非营利性机构,分分钟就可以注册下来,没有批准之说。严格讲,包括美国科学院、图灵奖、诺贝尔奖等,其设置机构也是...
两年聘任三名院士执掌高校 “院士校长”能为河南带来啥
除了三名“两院院士”,今年1月,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还在同一日,迎来了两名在海外获得院士头衔的校长,分别是吴智深、刘俊国。其中,吴智深是日本工程院院士(外籍)、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刘俊国曾先后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
总书记向深圳院士颁最高奖!国家宣布2大科技重大突破!一个将爆发...
李德仁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作为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中国遥感对地观测水平的提升,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创立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推进中国测绘遥感产业的跨越发展,为中国从遥感大国到遥感强国做出杰出贡献。他带领团队研...
100余位院士、两大最高学术机构 为何纷纷来甬?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他们,代表中国各领域科技实力的制高点。宁波发生了什么?两院院士为何纷至沓来?他们又带来了什么?两院院士,纷至沓来院士来了,这次不是几位、十几位,而是数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