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weekly | 过去一周,脑科学领域有哪些新发现?
洛克菲勒大学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由JeffreyM.Friedman教授领导,研究团队包括ChristinKosse等科学家,他们发现下丘脑腹内侧(VMH)中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神经元对食物摄入和下颌运动有直接影响。团队通过操纵这些神经元的活性,揭示了控制进食行为的神经回路。研究团队通过使用光遗传学技术,操控小鼠的下丘脑腹内侧...
梅林:从卡车司机到创新中心主任,探索神经肌肉接头研究新方向
2023年,梅林教授全职回国,担任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及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和首都医科大学讲席教授,继续推动神经科学前沿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学术会议上,梅林教授应邀发表了题为「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分子机制和相关疾病」的主题报告。学会联合丁香园展开深入...
脑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让记忆终生难忘的秘密
安德烈·芬顿(AndreFenton),纽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同时也是2006年那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之一,他解释说,每个神经元拥有约1万个突触,但仅有极小部分会被加强。这一过程正是记忆存储的关键,但PKMzeta如何精准识别并强化这些特定突触,至今仍是个谜。萨克托、芬顿及其同事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新研究填补了这些...
纽约大学脑科学研究:你永远想不到运动能让孩子的大脑变得多么强大
WendyA.Suzuki博士是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系教授,作家和健身教练。Suzuki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大脑的可塑性,近期,她的工作集中在了解有氧运动如何用于改善人类的学习、记忆和更高的认知能力。(TED演讲《运动改变你的大脑》)运动能改变大脑,只要很单纯地去动你的身体,就能对你的大脑产生立即、...
王立平/闵斌研究组Neuron:探究大脑额叶皮层在工作记忆中的灵活控制
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CellReports等期刊。胡沛烑博士研究生胡沛烑,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2017年获学士学位。后于上海脑中心闵斌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立平研究组担任研究助理,现于纽约大学心理系攻读博士,从事计算认知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和Neuron。
追问daily | 10年研究绘制最全最大人脑图;利用AI预测神经递质类型...
脑科学动态哈佛大学与谷歌合作完成人类颞叶皮层最大规模的3D映射近日,哈佛大学与谷歌的科学家们成功绘制了人脑皮层一立方毫米范围内的详细结构图谱(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这一研究涉及约57,000个细胞和1.5亿个突触,使用了高达1.4PB的数据,展示了前所未见的脑细胞连接新模式。
如何绘制海马区研究的“指路图”?上海科学家领衔,成功解析小鼠...
该研究解析了海马神经元的空间联接规律,并建立了小鼠海马脑区单神经元的全脑介观投射联接图谱的数据库。该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领衔,与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临港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的科研团队...
脑科学如何启发AI,这场论坛带你全面探索「大脑网络与智能计算融合...
报告主题:AI在全脑网络重构中的应用嘉宾简介:严军,美国纽约大学物理系博士。2006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所研究员。目前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严军目前主要研究全脑介观联结网络和生物节律的神经机制。
计算神经科学读书会启动:从复杂神经动力学到类脑人工智能
冯志聪(AlanFung),香港城市大学神经科学系助理教授。2006年开始研究连续吸引子神经网络(CANN)模型。研究方向:专注在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基于数学工具和数值方法的基础脑科学的计算模型、神经现象的机器学习实现、数据驱动的神经数据分析,希望能够促进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相互启发。
2023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总结及趋势展望——生物领域
干细胞领域,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构建出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对研究灵长类原始多能性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基因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匹斯堡大学和中国昆明理工大学使用各种人类干细胞制造出与14天大的真实胚胎非常相似的人造胚胎;德国杜塞多夫大学医院对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