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清代科举制度史论稿》王学深 著
本书跳脱传统科举制度运行研究范式,将清代科举制度研究引入多元化领域,结合历史学、社会学、历史人类学和大众传播学等视角展开论述,深化清代科举史研究。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展开:第一,清代殿试的“前”与“后”,包括清代科举落第政策、清代贡士“未殿试”成因探析、清代“钦赐殿试”现象探析、清代殿试阅卷批阅标...
清代六部与内阁、军机处的关系,与国务院与各部委之间一样吗?
清代的最高决策权在于皇帝,其下是军机处和内阁,而国家大政的真正执行者却是六部。六部之中,吏部为首,它是主管文官的铨选、考课和奖惩方面的工作,与文官制度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吏部尚书被人习惯性的称为“天官”;户部是主管户口、赋税、俸饷、铸币等事务,掌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礼部负责的是国家典礼、教育尤其...
清朝监察督查制度的特点
清代作为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顶峰,吸收前代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统治逻辑的监察体系,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从属且服务于监察工作的督查制度——以都察院和六科为代表——也随之发展而独具特色。清代督查体系的完善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在德法并用的监察思想影响下,创设出一...
明代监察制度的本来面貌
本书对明代监察制度中一些重要的制度,如对皇帝的监督制度、对内阁的监察制度、御史出巡制度特别是回道考察制度、督抚制度等的研究,都是先考查其基本规定,再考查其如何发展,同时辅之以相关的事件或案件加以证明,力图使明代的监察制度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与上述特点相适应,本书在观点上有许多创新之处,举其大者...
明朝内阁根本不是宰相,以及什么才是宰相|文史宴
网络上很多明粉认为,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发展到后来就是宰相,所以朱元璋废宰相之后“明朝无宰相”是对明朝的污蔑,甚至认为嘉靖、万历不怎么上朝,所以明朝后期是“虚君政治”,只要不被满清入关打断会自然形成“君主立宪制”等等。明朝没有宰相只有秘书这一系列观点离谱至极,完全是对中国古代中枢权力运行方式极度无知而得...
清代最强后勤部门:原来辛者库真出过皇后和重臣
与大众印象不同的是,辛者库在清朝皇帝看来并不是一个多么残酷的制度设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八旗子弟的一种优待(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虽然按今天价值观念看,一个人被罚入辛者库,也许丧失了很多权利,但在普遍严刑峻法的古代,无疑是从轻发落了。参考文献:王道瑞:《清代辛者库》,《历史档案》1983年第4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入关后,清朝一如既往地沿用和效仿明朝制度。比如,设立内阁和大学士、六科给事中、宗人府,实行长子继承制等,都是明制的翻版。顺治亲自为满文版《明洪武宝训》作序并颁行天下,称“自认继明统治,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康熙则借鉴明朝典籍《皇明祖训》,创立了清朝祖制。当然,在继承和沿袭明制的基础上,清朝...
新书推荐 |《清代科举制度史论稿》王学深 著
《清代科举制度史论稿》作者:王学深著ISBN:978-7-5764-1533-9定价:90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作者简介王学深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政治制度史和科举史。至今在《清史研究》《历史档案》《北京社会科学》《华侨华人...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设内阁大学士掌票拟之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明确赋予内阁作为中枢机构的制度化地位。但与此同时,清朝也对内阁政体进行了改造。其一,清朝在康熙、雍正时期,创立并完善奏折制度,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了变革。奏折产生之前,中央政务运行的主要行政文书是题本。中央部院大臣或地方大员的题本,由...
郑天挺先生的“蒙自时光”
郑天挺先生最为学界熟知和称道的是他明清史领域研究的成就。纵观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不难看出他的清史的功底应该是早年参与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工作时打下的。而他发表的研究成果,则始于1936年发表的《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一文。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教授隋唐五代史,或者因为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西南史地和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