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邓小平开启“葬礼外交”代表中国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
1982年11月10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突然去世,年仅76岁。为了改善中苏关系,邓小平特派外交部特使黄华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这标志着自中苏断交以来的首次大国外交活动,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苏双方推动的一场“葬礼外交”。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勃列日涅夫的生平。勃列日涅夫于1906年12月19日出生在乌...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派谁参加葬礼?邓小平开启“葬礼外交”
事实充分证明: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是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它为以后苏联的社会大震荡和苏联的解体准备了条件。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苏联经历了安德罗伯夫和契尔年科的短暂执政期,二人均因年老体衰而病死于任上,再加上勃列日涅夫在任上老病而亡,苏联政治也因此在国际政治中被嘲讽为“老人政治”和“病夫治国...
执政18年,创下辉煌的勃列日涅夫,最后又是如何毁掉苏联的?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虽然让前苏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但这是以透支苏联国力为代价的,待他死后不到10年,诺大的红色帝国就完全崩塌了,足见他对苏联的透支有多严重。结语:1982年11月,留下一个充满隐患的前苏联之后,带着满身勋章的勃列日涅夫走完了一生。尽管在1974年就已经中风,但...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弱化”的内在原因
陆南泉表示,这是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从对苏联以后的衰亡产生的影响,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前进了还是停步不前等角度,来确定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历史上的地位,这一时期以停滞和积聚危机因素并走近衰亡为主要特征。研究者长期忽略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研究,因为他带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所提的口号也是稳定。然而这一时期在...
苏联亡党亡国30年,罪在戈尔巴乔夫?2大内外问题道出衰亡本质
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之下,苏联到达了全盛时期。勃列日涅夫积极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稳定农业,加强企业经营改革扩大企业独立性与自主权,改革计划体制,推行新经济体制。这些措施在其执政的前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升了苏联的综合国力,具备了与美国掰手腕的实力。但其执政后期对于改革的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与国内官僚阶级...
停滞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下)
看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停滞,是在走近衰亡,就是抓住了这一时期的本质,从而也就找到了它在苏联历史上的确切定位(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个人崇拜
︽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作者陆南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前苏联,随着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个人权力的膨胀,个人崇拜也泛滥起来。勃列日涅夫在这方面采取的方法很多,如用编造历史夸大其在战争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肆宣扬工作中的政绩,给自己颁发各种勋章奖章,军衔不断晋升,从1975到1977年三年内,他...
勃列日涅夫:声望仅次于普京的俄领导人
一半人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历史上是个正面的角色。全俄舆情研究中心的调查则表明,勃氏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陆南泉在其新书《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中却给了我们关于勃氏执政18年的另一幅景象。
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缘何结果迥异
1965年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建立“新经济体制”,大规模开展了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减少中央计划指标为中心的经济改革。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的改革。可见苏联也一直认识到对旧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共曾经也对苏共改革给予了关注。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指出:“最近...
关于苏联解体的10种学说
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与美国搞“太空”竞赛,对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援助”式的渗透和捆绑,发动阿富汗战争等多次侵略,压制东欧国家本土化的改革,扩张霸权主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最终拖垮苏联经济元气,导致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