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新视角:姚洪峰教授讲述穿越千年的古代桥梁艺术
此外,姚洪峰还介绍了洛阳桥在石板开采和浮运架梁方面的独特做法。在石板开采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工具,将一块块巨大的石板从山中开采出来,并经过精细加工,最终用于桥梁的建设。而浮运架梁则是一种创新的施工方法,通过利用水的浮力,将沉重的梁体平稳地运送到指定位置,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姚洪峰重点...
泉州洛阳桥:宋代贸易热潮中诞生的“海内第一桥”
洛阳桥宋代始建时从桥基、桥墩至桥板,均采取地产花岗岩作建桥材料。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缮洛阳桥时工作人员实测,洛阳桥桥板最大长11米、宽0.98米、厚0.8米,石构建筑坚固耐用,其质地沉重,给搬运、起落、就位带来一定难度。智慧的古人首创另一技术“浮运架梁”来解决这一难题,退潮时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桥墩之...
洛阳桥、安平桥:闽中桥梁甲天下 泉州桥梁甲闽中
明人何乔远《洛阳万安桥赋》有句:“洛阳长桥卧海波,江翻流撼奈桥何?垒石重栈屹不动,牡蛎戢戢生咸鹾。”诗中赞美了海蛎对洛阳桥的作用。“养蛎固基”是蔡襄善于观察事物,合理地应用于桥梁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宋史·蔡襄传》载,他“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史书的记载,证实养蛎固基是人为有意识的做法,...
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带你看力学与材料学推动下的桥梁技术大创新
总的来说,在18世纪以前的桥梁,材料基本以木材和石材为主,严重制约着桥梁技术的进步。工程技术和设计理论尚处于萌芽阶段。近代桥梁随着18世纪前后钢铁和水泥的出现,材料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为桥梁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的桥梁我们称为近代桥梁。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厂于1779年所造的塞...
哪一种墙面材料在中国古代应用了几千年,今年又重新火起来啦?
如今,你到南方沿海城镇,仍能看到用贝壳粉做涂料粘合剂的建筑——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洛阳桥,以及南方的江边古镇、防护城楼都能看见贝壳粉前身在古建筑中应用的历史痕迹。“我的家乡在宁波余姚,贝壳粉都被叫做砺灰,小时候就看见过乡人用蛎灰盖房砌墙,在台州的传统民居上,还能看到福禄寿三星等吉祥图案,也是用...
横亘古今以桥鉴史:揭示中国的"桥文化"及其发展
赵州桥净跨37m,宽9m,外观简洁有力,在它的拱圈上面还设计了两个小拱,当大水来临之际,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加大排水量,增强桥梁的稳定与使用年限,同时还有效地节约使用材料(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不得不说,赵州桥精巧的设计理念与严密的设计工艺,真是我国古桥梁成就的辉煌象征,在我国古桥中也能名列前茅!
宋代桥梁记的多维价值
宋代桥梁记中记载了当时桥梁的用料情况,主要材料有木材、石料,辅助材料有铜铁、竹藤等。以木质为主的,石介《宣化军新桥记》记载桥的五杠、三十七柱、七十八梁,皆用壮大耐腐的巨木搭建;石质为主的,魏了翁《宝庆府跃龙桥记》中所记的跃龙桥有七个椭圆形石墩,墩上搭石梁、叠石墙;有木石兼用的,魏了翁《绵竹县湖...
“蚝壳窗”“蚵壳厝”,和贝类一起住在壳里……
洛阳桥首创的“种蛎固基法”用的就是牡蛎。牡蛎是营固着生活的贝类,它们成熟后会在体内分泌一种黏液,将自己牢固地固着于礁石等物体上。这种黏液是黏性极佳的生物胶。为了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造桥工匠们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繁殖速度快、分泌的生物胶附着力强的特点,开创了把生物...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航拍“海内第一桥”洛阳桥黄论谦/摄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在主持修建洛阳桥时,面对洛阳江入海口湍急的江流、汹涌的海潮,发明了“筏形基础”,桥墩状如船形,极大减少水流的冲击力。由于桥基的石块之间有罅隙,当地人又在桥基和桥墩上养殖牡蛎,用它将松动、散置的石块胶粘在一起,称作“种蛎固基法”。
生蚝不光可以吃,还可以入药?有着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功!
人与牡蛎的合作在此进入了蜜月期,牡蛎帮人们守桥,人们也不再捕食牡蛎,洛阳桥能在海潮中屹立上千年不倒,多赖牡蛎之功。生蚝食疗▋生蚝螃蟹海鲜粥材料:生蚝(牡蛎)4只,螃蟹1只,干贝20克,生姜3片,大米100克,胡椒粉、盐适量。(2人份)做法:生蚝(牡蛎)去壳,取肉;螃蟹洗净,切块;干贝泡发;大米洗净放入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