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九年就被废?外形像日文,失去汉字精髓
直到1978年,二简字普遍在学生教科书上使用,有的字去掉了繁琐的偏旁部首,有的字甚至只留下一处笔画作为代表。从1977年到1986年,二简字只在历史舞台上停留了9年,便被废除。究其原因,还是二简字存在很大的弊端。二简字的弊端有专家提出,现在发行的二简字与汉字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从外形上看,丢掉了汉字...
寻找汉字背后的民族智慧
汉字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要想窥见其中的奥妙,需要好奇、专注、思索和热情,通过阅读程玉合的《汉字智慧:中国人的小心思》再合适不过了。它虽是一本汉字故事书,却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立意。作者正是从日常生活、历史传统和诞生演变等意义出发,寻找汉字背后的民族智慧。约定俗成,是汉字延续传承的原则,它从...
20世纪汉字简化之路是繁是简,谁说了算
“挺简派”则一再强调汉字简化是历史规律,并非隔断传统;简体字的推行和普及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文盲率;更有甚者搬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本溯源,要想解开双方的死结,还是有必要从汉字改革说起。百废待兴中“钻”出简化字简体字古已有之,但仅限于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手头俗字中,从来没有获得过正统地位。...
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却改变了这些姓,有你的吗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6年我国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并且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且成功取得了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之后在70年代时,我国进行了“汉字二次简化”,如“橘子”二简字是“桔子”,虽然失败了,宣告废除了二简字,不过现今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少量的...
吴玉章的一封亲笔信,记录了新中国汉字简化历史
方继孝曾经花了十年工夫研究文字改革档案,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吴玉章在延安时候就研究文字改革,他不仅参与制定了《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还积极推广这些方案,推动了文字改革的进程和普及。这封信中涉及的‘新文字定型化的问题,前几年在延安曾经提出过’,表明一个事实:中国新文字的创造,虽然...
周有光: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删繁就简,简化汉字只能减不能增
一直以来,汉字的简繁之争在网上就一直多有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象形文字的字形富含深意,历史悠久,不可随便删减,而支持的人则认为,汉字简化是历史潮流的必然趋势(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持第二种意见。2009年周有光接受《社会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汉字应该顺应潮流删繁就简,一年后周有光先生在给...
简化字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难道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
现在,我们所用的简体字,正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前进,也标志着汉字的不断改进。了解了简体字,就必须了解: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历史的见证。每个汉字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在简化文字给写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可能丧失其原本的文化意蕴。所以,我们在运用汉字...
原创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的姓氏由此改变
现在,我国大陆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所使用的汉字属于简化汉字,而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其它华人地区所使用则是繁体汉字。关于汉字简化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历史问题,至今仍然有少数人对简体字进行批评。其实,汉字字形从甲骨文开始就不断演化,汉字简化也算是一个大的趋势,近代以来由于国势衰落,西方崛起,甚至一...
繁简之争:历史与身份认同的纠葛
简单来说就是繁体字在20世纪60-70年代被裹挟进了冷战的因素,而后又成为了港台人的所谓“身份认同”的一个建构元素。繁体字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一个文字学的问题那么简单了。一:汉字简化始于清末清朝末年,受到维新运动中改良主义的影响,部分学者主张改革汉字创制新文字,开启了切音字运动。还有人则主张简化汉字,给予俗...
汉字的源头在哪里?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建议收藏!
汉字的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汉字的字形逐渐变得更为简洁、规整。进入近现代以来,为了促进教育普及和文化交流,曾多次推行汉字简化工作。例如,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后续的一系列简化措施,使得汉字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