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延明:宋代三级科举考试的变制——免解、免省、免殿试
我们在讨论科举制标准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科举取士,按法理都有《条制》《条贯》《敕令格式》,但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在制度之外的例外,即“例”之出现。发解试合格才能取得赴解试(礼部省试资格);礼部试(省试)合格方能赴殿试,这是名正言顺的法理、条制。可是,在得解之外,又有“...
宋代三级科举考试的变制
久而久之,“例”变成为“条制”,得以确立,成为原有制度的补充。宋代科举三级考试,解试、省试、殿试,是法定科举条制。可是,随着科举取士的推行,宋代三级科举考试衍生出“三级免试制”——免解、免省、免殿试。这是中国古代制度史上一个典型变制。免解试????“免解”顾名思义,即免去发解试,径赴礼部试(...
故宫遗珍启后学,科举探微话古今!宝安中学(集团)建校四十周年名家...
两场讲座内容详实、通俗易懂、精彩纷呈,任万平院长通过大量的建筑名称、文物图卷、匾额照片、古文译注等文献资料,带领师生深入探寻故宫建筑与科举制度背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拓宽师生眼界,激发大家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涵养家国情坏。以此为契机,宝安中学(集团)将乘势而上,邀请更多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座...
如何理解朝鲜时期身份制的特征——读《从韩国到东亚》
作者首先指出朝鲜时期身份制问题长期受到学界关注的原因在于其结构本身之复杂以及概念上的模棱两可,之后对比了中国和日本的身份制类型,强调如果说明清以降的中国是非身份制国家、德川幕府的日本是身份制国家,那么朝鲜时期的“身份”性质正好夹在二者中间(第74页)。概言之,朝鲜时期的国家位阶秩序与社会结构基本对应,这与...
历史上没有母权制,父权制之前是舅权制,对历史影响深远|文史宴
汉地的统治架构包含科层制和家族制的二元性:科层制体现了法魂墨骨的政治思想,而宗法制则是儒家的思想肉身。早期儒家固然有反对单一制的面向,但是家族和国家之间的对立,远不及共同防范社会网络壮大的共识。察举制和科举制这类国家设置的社会晋升通道,或可能对社会层面进行统治涵摄,但毕竟吸纳规模有限,更多的还是依赖...
从禁卫军到科举制:关于奥斯曼帝国军政奴隶制的思考
而与以科举制为精英选拔制度的古代中国,以及世袭制的古日本相比,奥斯曼帝国在精英选拔制度、精英道德文化、社会结构、文治进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简而言之,在以奥斯曼为代表的大部分国家,是军事集团驾驭行政集团,杨志称为“武治国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则是以行政集团驾驭军事集团,即“文治国家”。
古代科举只有几本书,背下来就完了,为何多数人连秀才也考不起?
科举制从隋朝建立,到明朝发展至巅峰,形成了稳定的考试制度。通常而言,考试的基础教材是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书》、《礼》、《易》、《春秋》这几本书。看上去也不过十来万字,似乎认认真真背诵几遍也能全部记在心上。但科举考试可不是考察记忆力,测试文字填空...
风雅中华 | 科举文化为古代小说打开一扇窗
科举文化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还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原文:《科举文化为古代小说打开一扇窗》作者|南京大学苗怀明图片|网络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命运,它全方位地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
科举趣事|科举为何从吏部转到礼部——“二李之争”是诱因
自隋唐创设科举制度后,最初主持部门是吏部,并且主考官为考公员外郎(从六品下)。后来在唐朝开元年间把进士科转到礼部主持,主考官升为侍郎(正四品下)。随之被后代延续,直到清末。那么,为何主管部门会发生改变?这和科举史上一次著名的争执有关,从而对科举制度影响深远,这就是不见正史记载的“二李相争”。
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科举是中国帝制时代最重要、也最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自隋代创立以后,续为历朝沿用,直至二十世纪初废止,几未中断。文学的发展衍变与科举考试关系极为密切,相关材料也时时见诸各政书、文集、野史笔记等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开始系统考察两者的关系,以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开其端,傅璇琮《唐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