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在市场上的占比不断下降,应当进行保护与发展
目前从事惠山泥人行业的以两类人为主:第一类是完全依靠手艺吃饭的民间艺人、工艺师们;另外一类是泥人厂的专职销售人员或古镇直街的小商小贩,作为“中华老字号”的无锡惠山泥人厂,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辉煌期不断衰弱,曾经一年两百万余件的产量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一年仅有三四万件(产量),年产值不足400...
惠山泥人艺人手艺好 巧手捏万象
惠山泥人,是江苏省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是泥人艺人们几百年来,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孕育出了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无锡惠山泥人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山泥人——访惠山泥人传统手工艺大师喻湘莲(2)
1954年,江苏省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成立,从省文化局调来美术家王木东担任所长。从这个时候起,老艺人们被组织起来,逐步恢复了手捏戏文的生产。同时,江苏省的第一期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开班,招收了40多位惠山泥人艺人子弟和农家孩子,喻湘莲就是其中一员。惠山泥人也从此就开始进入生产联社集中生产,按样生产并且以销定产。
人物专访: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我们熟悉的阿福就是粗活的代表。另一类叫“细货”,也就是手捏戏文,是泥塑中的精品。手捏戏文一般需要两人搭档完成,一人捏塑形象,一人描摹彩绘,技艺世代相传。喻湘涟和王南仙就出生在这里。喻湘涟:我们家在惠山,在龙头河,旁边就是我外祖父家里...
“大阿福”变身记
现有资料显示,在惠山泥人400多年传承史中,清代是较为繁盛的一个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命惠山艺人王春林做了五盘泥孩儿。晚清时期,胡万成等七家惠山泥人铺协商成立“耍货公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泥人行业的第一个行会组织。清末民初,在销售旺季,前来无锡购买泥人的船舶络绎不绝,停泊在宝善桥附近的船舶最多时达...
做到极致是台湾“汉声人”半个多世纪的追求
经陈季兰了解,汉声的采访团队初到惠山时,当地仅剩两人掌握泥人制作技艺(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团队一致决定,不仅要记录这项技艺,还要让他们后继有人,传承捏塑和彩绘。待两位师傅开班收徒后,团队还在采访之余帮他们整理了许多资料,“所以完成这套书用了八年时间”。书中以3200多张照片,展示了制作24种代表性泥人的一道道工序,还配...
走近泥人阿福,传播家乡文化
活动中,队员们零距离观察了属于家乡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用手指切实触碰到了惠山镇地下黑泥的独特手感,感知到了“惠山泥人”特有的制作方法。活动归来,队员们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大阿福”的传说与故事。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着寻访的点滴,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阿福”的创新性文化传播发展建议,为...
扑面清风 艺术人生|宋文治|胸像_凤凰文化
王木东找到清末著名老艺人丁阿金之女,请她捏了不少作品。经努力,先后搜集到模型、作品等900多件,历史作品有《小花囡》、《最古老的大阿福》、《堆垒》(叠罗汉)、《观音》、《菩萨》、《罗汉》,以及《刘海戏金蟾》等惠山传统泥人精品。王木东还和夫人记录、整理了一整套惠山民间艺人彩绘及手捏技法的资料。
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据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20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去年开始,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方式给她招聘了9个学生。(1月26日《新闻联播》)无独有偶,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戏目前也濒临失传,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没人肯学唱。据调查,现在会唱凤阳花鼓戏...
无锡泥人大师们有了行业组织,中青年挑起“倷泥模模”传承大梁
惠山泥人国大师、省大师是无锡的“宝”,接下来,专委会将重点抢救和整理大师资料,让大师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专委会还计划举办一个相当规模的惠山泥人作品展。潘基峰鼓励徐根生他们建起惠山泥人工作群,让大家线上线下保持互动。除加强本地交流,专委会的另外一项要务就是与各地同行加强业务沟通。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