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市场经济”及其演化
本次“近代早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青年工作坊”通过汇报、评论和综合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近代早期中国市场的多个表现层面。与会学者涉足历史、金融、法律、社会等多个领域,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元的历史画卷,凸现了近代经济史的多维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让与会者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对近代早期中国市场的认识,也为相关领...
新时代 | 多元视角下的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
通过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建构中国经济史的话语体系,对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经济史研究需要开拓新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滨下武志通过研究旧海关《通令》资料,观察总税务司赫德的海关构想,认为海关资料具有综合性,能够揭示三种历史循环:自然气象循环、社会经济循环...
资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国有企业卷》:以...
丛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忠民表示,国有企业是近代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近代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的研究也已成为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推进企业组织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共同探讨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形成以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内容...
《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近代中缅贸易史既有研究大多以中国文献为主,研究范围也基本局限于中国境内,反映的是中国视野下的中缅贸易。借助缅甸海关档案资料,则可以考察缅甸视野下近代中缅陆路贸易的大宗商品及其贸易特征,分析近代中缅陆路贸易对中缅双方的经济影响。近代缅甸出口中国西部的大宗商品从农副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表现出鲜明的...
...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04讲 | 和文凯: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4年5月29日,北京大学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04讲“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在经济学院301会议室举行。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和文凯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百顺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史...
李伯重谈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与写作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李伯重著,中华书局,2010年5月中国的现代史学是从国外引进来的,经济史学更是这样(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中国传统中没有经济史学,只有“食货学”。像欧洲过去有“政治算术”,但那也不是真正的经济史学。经济史学是从亚当·斯密时代开始出现的。经济史研究必须有一套理论体系、分...
资讯|杜恂诚新著《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发布,多维剖析...
该书系杜恂诚教授数十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共六卷,详尽剖析了近110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转型的内在经济规律。著作以纵横交织的多维视角剖析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归纳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的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部分,中国资本主义史...
2023年C刊企业史文章:《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企业史研究”公众号按去年惯例,将选取2023年度C刊刊登的企业史文章摘要,本期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选择标准仍然围绕“企业组织、企业家和企业生长环境”三方面:①以企业组织为核心,涵盖了对企业组织制度、发展演变、经营管理、产权结构和会计制度等方面的研究;②以企业家为核心,对企业家、...
实证、史料与全球化视野:重建近代中国的问题意识
作者指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系统性缺失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通史不通,没有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梳理清楚,贯穿始终;二是专史过专,失去了与其他方面历史的内在联系。比如政治史没有经济史的支撑,细化到政治史内,作为其有机构成的政党史、议会史、内阁史被割裂肢解,而经济史也看不到政治的反作用,这...
不断深化中国城市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城市史学的理论建设阶段,研究者们开始系统地介绍和吸收国际城市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尝试应用于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史理论框架。同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被引入。一方面,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社会学、经济史学、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城市史研究者所吸收;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