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西化给了满清最后一击?——社会失去自我意识的结果就是崩溃
许多人反对改革主要是维新派(算起来,朝廷中的维新派人数只有十个手指头那么多,而且都是中层官员。结果是六个被处决、两个被赦免、两个流亡日本)垄断维新变法,不让更多人参与,以谋取自己名利双收的独享地位。在鲁迅的《阿Q正传》里,赵太爷不让阿Q革命,认为阿Q不配革命,阿Q只能生闷气、骂骂娘,但戊戌维新的所谓维新...
范兆飞︱重绘祖先记忆的光谱
饶为有趣的是,唐代郭子仪家族塑造的远祖汉冯翊太守郭孟儒,子虚乌有,但郭氏家族将之视作排他性资源进行垄断。若说太原王氏建构谱系的特征主要是“层累”,郭氏建构谱系的特征就是“虚实相杂”。冯翊太守郭孟儒虽然出自虚构,但也颇有“始迁祖”的意味,反映了太原郭氏部分房支迁往关中并定居下来的历史事实。整体观察中...
从察举制,剖析两汉时期选拔官吏制度,其中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由此可见,虽然察举制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阶层对于社会资源的垄断,但是从根本层面上来说,这样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也是在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只有围绕着皇帝本人的需求出发,这一制度才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当然,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向上举荐的过程是最容易被外人利用的过程,所以社会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
晚清社会,绅士在扮演着什么角色?绅士的权力又是怎么形成的?
由上可知,绅士团体和当权者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互动。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绅士集团的形成绅士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集团,自古有之。汉代为豪族,六代隋唐时期为士族,宋代为形势户,明清则为绅士,虽有种种差异,但都一脉相承。"绅"字的字面意思是一种腰带或饰带,以后演变为指有较高学历的人或官吏,他们是这种...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却无法改变职业官僚集团对权力的垄断和世袭。秦始皇生前,以王翦、蒙骛为首的军功集团便在军中大量提拔其家中子侄。丞相李斯更为长子李由谋得三川郡守的位置。虽然秦朝的迅速崩溃有着诸多原因,但李斯之子李由、王翦之孙王离在战场上的糟糕表现多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度下欢喜的读书人,寒门也出将相
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它向全社会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只要你有实力,那么不论你是出身门第,还是寒门子弟,都可以获得同台竞技的资格(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这种唯才是举的选拔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参政人员的文化素养,这批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的知识分子代表着国家的未来。
以西晋沿袭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为例,浅析西晋早期政治
晋武帝的统治手段在西晋初期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还以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方式满足门阀士族入仕的普遍要求,这种优惠条件满足了朝中高官显贵垄断政权的愿望,还造成居官中央的士族和把持地方选择权的豪强势力的矛盾和冲突;而另一方面又让皇族成员全面进入西晋政权,形成以司马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与其他士族的强烈对峙。这是西...
浅析中国古代选拔制度:在科举制创立之前如何选拔官吏?
察举制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但体制的僵化以及官吏的腐败让这种人才选拔制度严重限制了国家的发展,成为时代进步的阻碍,也就逐渐被淘汰了。(四)征辟制征辟制同样发祥于汉代,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而征辟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由中央向地方索要人才,征辟又叫徵辟,即由皇帝下诏...
举孝廉的漏洞使汉朝官位被豪门垄断,袁家借此得以出现四世三公
这么一搞,寒门子弟做官的通道基本被堵死了。而且到民间选拔孝廉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官员的子孙后代继续成为孝廉做官。比如说曹操、袁术都是举孝廉出身。官员们做了官以后,肯定希望子孙后代继续做官,所以他们开始垄断读书的权力。也就是说只有他们贵族子弟才能读书,寒门子弟想要读书,连个老师都找不到。
从察举制,浅谈两汉时期选拔官吏制度的重大变化
提拔的是下级官吏,而选的对象却是读书人,他们并没有官职。这与之前的世官制或者世卿世禄制,有着明显的进步。察举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遏制世家大族垄断权力。这也让更多地方上的人才,参与国事,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察举制的最终确立,人才选拔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