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地理】海水温度、密度急剧变化的水层——温跃层、地理视角...
深度约100米处,海水温度大约在20℃以上,而深度约1000米时,海水温度已下降到6~8℃左右。海水温深示意图由于在开阔海域,盐度几乎是稳定的,而压力对密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因此温度就成为影响海水密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大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较高,因此它的密度比深处的冷水要小。冷暖两层海水的交界处,温度急剧变化,两侧...
《海洋预报》| 基于LSTM网络的海水温度剖面预报研究
以南海17°46.91'N,112°03.24'E处海水温剖面预报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式预报数据和观测数据,构建了观测、预报、观测和预报混合3个样本数据集。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由编码器-解码器组成的多对多海水温度剖面序列预报模型,并开展了模型的训练和性能验证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对小样本问题...
南海大范围30度出现,今年台风要特别猛?预报:1号台风或在酝酿
尤其是海域相对封闭的南海,分析数据显示目前南海已经大范围的出现30度以上的海温。这一现象不仅让人们感叹夏日的炎热,更引发了气象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二、今年台风要特别猛?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海水温度对台风的生成和强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海温意味着海洋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水汽,这恰恰是台风的“养料”...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冰透光性温度响应机制
然而,关于海冰和海水系统中光的分布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科学界知之甚少,相关现象对冰区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也不得而知。南海海洋所博士张雨表示,该研究基于2016年至2022年间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和南海海洋所进行的3次海冰光学特性和冰温的同步观测实验,结合2018年和2022年辽东湾现场验证观测,明晰了海冰下行辐照度漫...
【中国科学报】从海面起伏看深海“炎凉”
“我们分析了全球200多万条海洋温度剖面观测数据,发现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普遍发生于海洋涡旋内。”论文第一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何庆友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虽然针对海洋表面热浪的研究已有10多年,但海表以下热浪强度及其影响可能被低估,也导致对深海极端环境变化的理解存在极大局限性。
全球变暖背景下,黄岩岛可为南海造礁石珊瑚等提供庇护所
生态环境部7月10日发布《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报告显示,黄岩岛造礁石珊瑚群落还表现出对海水温度升高具有较好的抵抗力和耐受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黄岩岛可以为南海造礁石珊瑚及相关物种提供重要栖息地和庇护所。黄岩岛珊瑚礁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好抵抗力和耐受性黄岩岛是一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
南海土台风胚胎形成,新台风格美要来了?权威预报:可能不会生成
017月13日,南海土台风胚胎99W形成,中央气象台预测其可能在南海加强为热带低压。02由于南海海水温度较高,发展环境有利,台风胚胎99W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强。03然而,目前99W的强度较弱,未来可能不会成为台风,但热带海洋上的低值系统仍将持续活跃。04未来几天,需密切关注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做好防范措施,迎接可能...
为保护珊瑚礁,科学家潜到南海海底“植树造林”!
一般认为,年最低月平均水温18℃为珊瑚礁分布的界限,低于此温度就无法形成。此外,造礁石珊瑚生长所需的盐度范围为27‰-40‰,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使其通常生长于水深小于30米,且底质稳固、具有清澈和低营养水体的海区。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现有28万至60万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系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两...
揭示海冰透光性温度响应机制
南海海洋所博士张雨表示,该研究基于2016年至2022年间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和南海海洋所进行的3次海冰光学特性和冰温的同步观测实验,结合2018年和2022年辽东湾现场验证观测,明晰了海冰下行辐照度漫射衰减系数(Kd)与冰温(Tice)的负相关关系,并发现Kd对-9℃~-2℃高温区间的温度响应要比-24℃~-9℃低温区间更加显著。
首都科学讲堂丨第834期:绚丽多彩3000万年——有孔虫讲述“南海...
Keeling曲线显示自1958年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到2024年1月11日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22.9ppm。那么,二氧化碳增加后,全球气候会出现怎样的响应呢?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大气二氧化碳增加的同时,全球平均温度上升、海平面也逐渐上升。陆地上某些地区会出现荒漠化、干旱加剧;海洋酸化增强,导致珊瑚礁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