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每一个龙年,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盘点二十世纪八个龙年
1958年,年仅34岁的邓稼先,作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温馨的家庭,率领团队踏入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他们放弃了世俗的繁华,选择了与戈壁黄沙相伴,以简陋的地窝帐篷为家,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科研之旅。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他们凭借手中有限的资料,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学习与计算。没有高级的仪器...
关于计算机的发明,全世界都应感恩中国
计算尺是无处不在的个人计算设备,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使用的是18英寸的计算尺。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使用的另一种模拟计算设备是机械“微分分析仪”。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设备,并不容易获得,因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没有使用它们。早期的数字计算,只能通过机电式桌面计算器或会计机器来完成。这两种方法都被用于早期...
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交大的跨世纪情缘
1948年,李政道在导师费米的指导下制作“大计算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供图)他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他说,“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人,是世界最大的人,是历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将来最大的一个人”;他说,“因为我们有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四百年前望远镜的发明,也因为爱因斯坦在我...
《从口传到互联网》:技术怎样改变了人类认知与教育
例如,17世纪,《对数表》的批量印刷和机械计算尺的出现,成倍增加了欧洲天文学家的“算力”,这是科学革命的重要条件。本书第六章分析了人类复杂的知识体系中蕴藏的危机。大学作为传承、保存人类文明的机构,其内部知识体系的构成非常庞杂。大学各学科各专业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在不同媒介生态环境下,在学术传统、...
百年IBM是否还值得我们致敬?任正非:IBM 教会了我们怎么爬树,我们...
1957年:IBM发明FORTRAN,可能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软件产品,它使得电脑不再是程序员专享,而是向全世界的用户开放。1958年11月:在702、704、705机型基础上,IBM最后一款电子管大型计算机IBM709,IBM站稳计算机“一哥”的位置。1959年:IBM7090全晶体管大型计算机问世。
海外考古大家访谈|路易斯·宾福德: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家
17世纪早期,这个地区就被列为印第安人的保留地,是最早的保留地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我对这个地方一直很感兴趣。当我开始考古研究时,有人问:“你打算怎么做?”我回答说:“我打算就从这儿开始,然后扩展出去,因为我对此已有所了解。我将从这里出发去了解殖民时代的那些群体。”我选择这项研究是基于我十几岁时就开始了解的东西。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 李政道
图101948年,费米和李政道手做的,为计算主序星内部温度分布专用计算尺。上边是18Log,下边是6.5Log。0421世纪物理学的前景上面说过,在103年前,就是公元1905年,爱因斯坦写了五篇论文。这五篇论文影响了全球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三年前联合国决定1905年为世界物理年。爱因斯坦的第一篇文章是测量分子大小的新方法...
李德毅院士:人类的四种基本认知模式
图8算盘、比例规、对数计算尺和手摇机械计算机2.3.3案例九:立轴大风车立轴大风车是我国公元12世纪前后发明的一种人工物件,是一种旋转轴垂直于地面的风力机械。立轴大风车是根据船帆的设计和运行产生的联想,用来解决如何有效利用风力驱动水车的问题,其巧妙之处在于风帆能够自动调节迎风方向,接受任意方向的来风,为...
百年邓稼先:信念永不熄灭 | 特别报道
他们的主要计算工具也极其简陋,分别是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然而,正是利用这些计算工具,邓稼先的研究队伍计算出了内爆型原子弹的物理流程。9次演算用掉的演算纸,可以从地面堆到房顶。华罗庚把他们所计算的问题称作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是谁发明的“对数”?
同时,在17世纪20年代,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意识到,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甚至可以省去查找对数表的过程。这个装置由两个滑动标尺组成,其中数字的标记方式是:数字与标尺左端的距离在数值上等于该数字的对数。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对数计算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