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川藏公路
便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名的人类大爱之歌——《康定情歌》;1906年,赵尔丰奏请朝廷在茶马古道基础上修建牛车道,足见其巩固边疆的战略远见;民国初年,孙中山提出“川藏铁路事关中国国家安危存亡”的战略设想;1948年刘文辉组织修建雅康公路,仅初通余月,最终搁浅。
川藏线日记|川藏公路动工地成文旅新地标
10月27日,沐浴着四川盆地的秋日暖阳,新华社川藏公路调研小分队从成都出发,首站是雅安。汽车沿着G5京昆高速公路前行,车窗外是依然浓郁的绿色。1个半小时后,记者一行来到雅安市金鸡关。1950年,10万筑路大军怀着“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的理想,翻雪山、战江河、斗严寒,开始修建康藏公路(1955年西康省...
两岸青年重温川藏公路燃情筑路史: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之花永不败
21日,由40余位两岸媒体记者、自媒体人组成的采访团来到川藏公路博物馆,重温川藏公路燃情筑路史。(中国台湾网记者李宁摄)中国台湾网雅安10月22日讯(记者李宁)“为修筑川藏公路,有3000多名军民牺牲,相当于每一公里路都有一至两位英烈守护。”讲解员的话如一块重石,猛地压在两岸媒体人心中。10月21日,以...
川藏公路修建始末
1912年,川康公路成雅段(成都至雅安)开始筹备修建。这下不是赵尔丰的骡马车道,而是正儿八经的汽车道了。事儿由当时的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提出,经省议会提议,由四川省发行纸币20万元,作为成康“军路”筑路经费,计划1914年修到雅安。此时的施工人员同赵尔丰时代差不多,既少勘测常识,又缺乏筑路经验,路基卵石,...
一二三,藏在川藏公路博物馆里的两路精神丨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
川藏公路博物馆里,珍藏着两件棉衣,它们曾为筑路人、护路人御寒,亦是“两路”精神的生动写照。蓝色的高原防寒棉衣,见证了川藏南线的修建。川藏南线从东俄洛经理塘、巴塘、芒康至邦达,较川藏北线里程缩短了200多公里。南线气候多变、温差极大,且地势崎岖、运输不便,历时13年方建成。在艰苦的环境下,筑路人持续推进公...
一二三,藏在川藏公路博物馆里的“两路”精神丨向云端——寻路川藏...
川藏公路博物馆里,珍藏着两件棉衣,它们曾为筑路人、护路人御寒,亦是“两路”精神的生动写照(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蓝色的高原防寒棉衣,见证了川藏南线的修建。川藏南线从东俄洛经理塘、巴塘、芒康至邦达,较川藏北线里程缩短了200多公里。南线气候多变、温差极大,且地势崎岖、运输不便,历时13年方建成。在艰苦的环境下,筑路人持续推进公...
川藏公路馆:继往开来,弘扬发展“两路”精神
图为展馆内“庆祝康藏、青藏公路全线通车”雕塑摄影:张宇从1950年初到1954年底,全长约2400公里的川藏公路在11万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完成,打通了由川入藏的交通命脉,成为连接民族团结的金桥,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11万军民用生命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
重走川藏路:一个城、一座桥、一群人
就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两路”建设者在人迹罕至、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克服高原缺氧、天险阻隔、物资匮乏等不利条件下,“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他们依靠原始的铁锹、铁锤、钢钎等工具,在这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世界屋脊”上,开山修路,遇水架桥,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
“两路”精神之花在世界屋脊傲然绽放
“二呀么二郎山,满山那红旗飘,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放那富源,人民那享安康。”经典歌曲《歌唱二郎山》所唱的二郎山,是川藏公路修建过程中筑路将士攻克的第一座高山。10月9日,记者来到二郎山采访,当年的筑路歌声言犹在耳,如今的道路通行环境焕然一新。2001年12月,历时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318国道二郎山...
318国道旁,英烈们等待自己的亲人,找回自己的姓名
川藏公路博物馆讲解员曹宏宇介绍川藏公路额二郎山段修筑历程。摄影:何书瑶在川藏公路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内,陈列的一件件锈迹斑斑的修路工具,也诉说着那段艰难岁月:二郎山的绝壁上,筑路军民身绑粗绳把自己吊在近乎垂直于地面的悬崖上,一个人扶着钢钎,一个人挥舞铁锤,硬生生地在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1950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