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总书记:以《倚天屠龙记》的乾坤大挪移,阐述苏联为什么解体
1966年3月,苏共举行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勃列日涅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魏加宁:苏联“隐性滞胀”恶果警示中国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官僚主义盛行,行政体制僵化,官员脱离民众,上下之间信息渠道不畅,上述“决策塞车”和“执行拥堵”现象屡见不鲜。史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由苏联建国初期的20多万增加到1860万人,占到总就业人口的15%[15],但是苏联党政领导机构决议得到执行的不到1/10[16]。自上而下看,...
苏联解体前苏共基层党组织与党员思想状况分析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出现了党的干部队伍“过度稳定”与成分复杂的情况:领导干部任职时间过长,甚至是终身制,导致部分干部不思进取,老好人主义盛行;庞大的干部队伍中成分复杂、良莠不齐,一些处于领导地位的党员不能以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作风不踏实,理论素养低,有的干部根本不能胜任其职,甚至买官卖官,基层组织成为一...
“那年危急,毛泽东是如何主导中美之争的?”| 文化纵横
1973年7月1日晚上,毛泽东阅外交部六月二十八日编印的内部刊物《新情况》第一五三期刊登题为《对尼克松——勃列日涅夫会谈的基本看法》一文,该文分析了美苏签订防止核战争协定以后的世界形势,认为美苏会谈所表现出的特点是“欺骗性更大”,“美苏主宰世界的气氛更浓”。2日,毛泽东让王海容向外交部的核心小组转达他...
名场面:叶利钦指着戈尔巴乔夫的鼻子,逼他照本念稿,还出言侮辱
关于苏联的解体,人们一致认为有两个人物是最关键的,其中一个就是苏联的最后一个掌权者戈尔巴乔夫,另一个就是将戈尔巴乔夫拉下马的叶利钦。这两人的性格特征其实是非常不同的,戈尔巴乔夫是出了名的软弱和善于妥协,而叶利钦是出了名的强硬。在苏联解体之后,戈尔巴乔夫一度陷入了被软禁的境遇,他之所以能够重获自由,是因...
《追风筝的人》:宿命的轮回
1、1933年—1973年:执政者为查希尔国王(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期间经济发展,较为和平。2、1973年—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二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后,世界进入美、苏两强争霸的环境。50年代,苏联抓住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普什图斯坦问题发生严重的争执、两国开战一触即发的时机,迅速把阿富汗拉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