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中国之声 | 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因此,早期识别和管理死亡风险高的合并糖代谢异常的CVD患者对于改善这类人群的整体预后至关重要。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是临床上常见且易于获得指标,与多种疾病的预后相关。然而,尚不清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是否对合并糖代谢异常的CVD患者的生存结局具有预测价值。据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张志辉教授团队...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新进展!有效药物曝光,细节了解一下!
除了使用rhG-CSF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口服升高白细胞的西药如鲨肝醇片、利可君片、维生素B4等也可以辅助用于治疗化疗导致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它们的疗效可能不如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调整...
犹抱琵琶半遮面——1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略增高的病因分析
患者体征、血象和骨髓象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很相似,除偶见胞体相对偏小或核分叶减少的巨核外,其他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然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略增高(血6.5%,骨髓4.2%),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却正常(血0.5%,骨髓0.2%),无Ph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二代测序未检测到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常见的JAK2、ASXL1、CALR、...
打升白针前,先 Get 这些知识点!
一般情况当使用细胞周期特异性的药物(如氟尿嘧啶、紫杉醇、吉西他滨等)后7~14天,外周中性粒细胞数目会出现低谷,14~21天左右中性粒细胞逐渐恢复。而在使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时,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在(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10~14天出现,待21~24天左右中性粒细胞渐恢复至正常值以上。化疗导致的...
3小时内粒淋比例发生明显倒置,究竟是何原因?
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会在创伤性脑外伤出现后明显升高,而脑损伤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促血栓形成,包括血小板的激活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改变[3]。且动态监测NLR的变化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4]。
血常规、PCT、CRP... 盘点呼吸科常用八大感染指标临床意义
2.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百分比40%~75%,绝对值1.8~6.3*10^9/L)影响白细胞总数的最主要原因,在发生炎症反应时数量升高,尤其在化脓性感染中增高明显,病毒性感染时可降低,可作为化脓性感染的较敏感指标,但特异性较差(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但在感染局限时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中性粒细胞...
征兵入伍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
(四)中性粒细胞百分数:40%~75%;(五)淋巴细胞百分数:20%~50%;(六)血小板计数:125~350×109/L。血常规检查结果要结合临床及地区差异作出正确结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稍高或稍低,根据所在地区人体正常值范围,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不作单项淘汰。
河北高考生机会来啦:定向培养士官最新政策来了!能上哪些院校?
(四)中性粒细胞百分数:40%~75%;(五)淋巴细胞百分数:20%~50%;(六)血小板计数:125~350×109/L。血常规检查结果要结合临床及地区差异作出正确结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稍高或稍低,根据所在地区人体正常值范围,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不作单项淘汰。
孩子筛窦炎,血常规正常
核心提示:如果孩子患有筛窦炎,但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则说明孩子的病情并不严重。筛窦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出现,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孩子患有筛窦炎,但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则说明孩子的病情并...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77%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为77%,属于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情绪紧张、饱餐、严寒、剧烈运动、女性处于经期等生理性因素导致,此时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但也可能由于药物因素、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