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这个疾病的名称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主要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经口密切传播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亲吻、共用餐具和咀嚼食物喂患儿。主要以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偶有皮肤黏膜皮疹,多见于躯干。由于病毒感染基本无特效药治疗,所以治疗以对...
vNKT细胞治疗为什么要进行单采,安全吗?采的是血液里什么细胞?
v-NKT细胞的单采是指利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患者的血液,将白细胞(WBC)中的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预计采集的体积为80-100毫升,最少不低于50毫升,为单个核细胞和血浆成分,基本不含红细胞。采集人员根据收集管色彩调整收集速度,成人血液流速多设定在50~70ml/min。根据患者静脉通路的状况以及所需处理的全血量,整个细胞...
发现单核细胞释放前组织蛋白酶D驱动糖尿病的血脑转胞作用
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CTSD(组织蛋白酶D)表达升高(图源自CirculationResearch)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普遍存在的大型单核白细胞。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循环血液单核细胞增加,这被认为与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关。单核细胞可以穿过血管内皮,分化为血管壁下的局部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这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理生理过程。
血常规中的“↑↓”箭头到底代表什么?
单核细胞发育成熟后是巨噬细胞,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当有细菌入侵时,巨噬细胞可立即发挥抗感染作用,另外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能力。2、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与过敏因素有关。如果患有慢性鼻炎、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体检中嗜酸粒细胞就会偏高一些,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3...
化疗后单核细胞偏高说明什么影响
2、骨髓抑制:单核细胞是机体内白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当出现化疗后骨髓抑制时,便会导致白细胞、单核细胞偏高。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一般白细胞计数在500-1000×10^9/L。若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引起重度骨髓抑制时,此时白细胞计数下降到1000×10^9/L以下,单核细胞也会出现偏高;...
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都偏高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都偏高可能是由于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巨球蛋白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此时体内免疫系统为清除病原体而活化,导...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怎么回事 “急粒单”在临床上什么表现?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见于骨髓单核细胞综合征、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发生于恶性新生物、贫血、疟疾和黑热病及原虫感染各种疾病中,也可发生梅毒、进行性结核、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甲亢和结节性关节炎等疾病。单核细胞是人体的主力军,一旦发生病变,就会使得机体受到其他微生物或者是细菌的感染,化...
使用18F-FDG标记CEA(癌胚抗原 )单克隆抗体、外周血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细胞类型,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其他细胞类型。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从新西兰兔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然后使用18F-FDG对其进行标记。标记后的单核细胞被植入到蛛网膜下腔中,这是一种充满液体的脑脊液环境。PET/CT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同时获得PET图像...
血常规结合临床发现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为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原发性EBV感染为患者第一次感染EBV,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研究显示我国IM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6岁[1]。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
单核细胞增多,到底谁的错
接下来看看骨髓细胞形态(10*10):低倍镜下可以看到骨髓增生是明显活跃的,符合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的表现,接下来时换到油镜视野(10*100):可以看到骨髓中有一类原幼细胞,胞体偏大,类圆形,胞浆丰富,深蓝色,有颗粒,染色质细,核仁明显,考虑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此类细胞比例约占有核细胞8%,仅看骨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