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龙:桐城派的阅读、知识谱系与流派风尚
特别是吴汝纶对《古文辞类纂》和《十八家诗抄》的高度推崇,直接加速二书的阅读和普及,这也使得桐城选本在桐城派阅读书单中地位的快速提升,更能看出桐城派自觉塑造派别的意识。桐城派书单既可以作上述整体性考察,还可以从微观上分析某个成员书单的具体内容,方、刘、姚的书单都暗含丰富的信息,特别是围绕桐城派选本...
汪春泓 | 史传文体之“作”与“修”的矛盾|孔子|史记|丘明|司马迁...
若以清代古文桐城派巨擘姚鼐《述庵文钞序》的说法:“鼐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其《谢蕴山诗集序》进一步阐释文章和学问之关系曰:“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而人才不能无所偏擅,矜考据者每窒于文词,美才藻者或疏于稽古,士之病是久矣。”从而形成桐城派义法居于核心地位的义理、考据...
泱泱长江文化盛地 千古文脉再谱华章
比如以京剧、黄梅戏、徽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天柱山、九华山、秋浦河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孔雀东南飞》、朱湘、海子等为代表的诗歌文化,以李公麟、邓石如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刘大櫆、方苞、姚鼐等为代表的桐城派文化,以安庆内军械所为代表的近代洋务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现象均为安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典型代表。在皖江...
子学复兴与晚清文章学“宗子”新风
桐城派由唐宋八家上溯《左》《史》,重叙事之学。随着诸子地位的提升与子学复兴,以子为师风气大盛。“道光末造,士多高语周秦汉魏,薄清淡简朴之文不足为”(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士人久病于桐城末流的词意枯淡、气骨薄弱,转而远绍周秦诸子。典型者如“龚定庵、魏默深纵横学《国策》,廉悍学《韩非》...
子学复兴与晚清文章学“宗子”新风-光明日报-光明网
桐城派由唐宋八家上溯《左》《史》,重叙事之学。随着诸子地位的提升与子学复兴,以子为师风气大盛。“道光末造,士多高语周秦汉魏,薄清淡简朴之文不足为”(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士人久病于桐城末流的词意枯淡、气骨薄弱,转而远绍周秦诸子。典型者如“龚定庵、魏默深纵横学《国策》,廉悍学《韩非...
盛险峰|视角与面相:乾嘉学派与桐城派关系的多重释读
在乾嘉学派和桐城派这一文化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还潜在地存在学术、士人朝野关系转换的过程:一方面,汉学及汉学者的由野(民间)入朝,为清代文化政策所使然,其成就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政治的印迹;而桐城派并非完全没有得到朝廷的推动,但其地位不能与乾嘉学派同日而语,因而桐城籍作家则以经世致用的追求,通过在民间建构...
全景呈现“桐城派”近三百年历史的《桐城文派史》出版
近日,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领衔撰写的《桐城文派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桐城文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为中心,考察和剖析桐城文派生成与发展的历史,对其做出全面、系统、完整的总结与概括,阐明桐城文派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同时发掘桐城文派文学理论中合理的、积极的、在...
黄兴涛 黄娟 | 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通用语的最初构建
如前所述,有清一代大体奉行“国语骑射”政策,视满语为大清政治地位最高的语言,令满人和驻防八旗不能遗忘,但却并不要求其他族人也要掌握和使用。在广大汉族地区和各边疆民族地区,基本上是因俗而治,各语其语。为了大一统的国家需要,清廷也曾编纂过不少多民族语言合璧辞书,以利彼此沟通,号为“同文”,如《御制满...
安徽商报|《淮南子》为何被认为是十万种文献中最难读的一部?
李光炯(1871-1941),安徽怀宁人,近代著名教育家,安徽公学创始人之一,曾师事吴汝纶。首叶钤印有二,阳文“舒桐乡民”,阴文“慎宜轩”,印主姚永概(1866-1923),安徽桐城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解元,姚莹之孙、马其昶妻弟,诗文皆精,传桐城派衣钵,清末废除科举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推行新学,有《慎宜轩集》传世。
桐城派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新网合肥3月24日电(张俊)“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反映出的变革精神和人文情怀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在安庆市作协副主席、桐城市作协名誉主席白梦看来,桐城派文化的现代传承任重道远。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