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逃不掉的《娱乐至死》预言?
《娱乐至死》出版于1985年,波兹曼针对的是电视娱乐的普及所带来的影响。三十多年过去了,看电视的人少了,而手机成为了人们最重要的伙伴,更准确地说是娱乐伙伴。尼尔??波兹曼的担忧进一步变成了现实。他认为: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
一个人越来越废的5个迹象,有1个,就值得警惕了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娱乐成瘾,正在瓦解着人们的意志,摧毁人们的三观,使人越来越颓废。要想吸取更好的养分,取得长久的快乐,减少多巴胺增加内啡肽,可以挑选一些更深刻更有意思的...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娱乐本身
“娱乐至死”的时代,往往是教育失控的后果,需要调整和改善的是学校与家庭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戒断游戏。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爸爸与小孩》,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与心智,走出“娱乐至死”的影响,真正回归亲子教育的本质:追求顺应人性的教育——能够改善人的尊严、态度和处境的教育。从孩子牙牙学语,到读完高中,考...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遭质疑,文学作品不该被“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从前不久的贾浅浅事件到今天《我的县长父亲》,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玩梗”和“娱乐至死”的影子。
“一声娇喘一台车”?“娱乐至死”的“物种”,为了钱,连人性都不要...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当人的所有行为被“流量”主导,靠出卖尊严与底线来换钱,就会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其结局必然难得善终。
年轻记者眼中的社交媒体:不是洪水猛兽,也没有娱乐至死
全媒派:话说回来,社交媒体本身就自带娱乐化属性,你们如何看待严肃的新闻议题与娱乐化之间的关系?小彭:我觉得严肃性和娱乐化是不矛盾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第一,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当中,只是换了一种话语方式,比如时政类VLOG之前其实有很多人在做,最开始可能源于2019年的两会,这两年又是一个井喷式的发展,但是很多时政类VLOG并...
“不要往上看”的美国景观:娱乐化的政治和政治化的娱乐丨美国向何...
藤校“权威崇拜”和娱乐至死的“反智主义”电影一开始讲述了密西根州立大学天文系的教授兰德尔(RandallMindy)和博士候选人凯特(KateDibiasky)在常规监测太空数据时,发现了一颗来自外太空最远处的彗星。在短暂惊喜之后,兰德尔测算出这颗彗星的走向和速度,面色瞬间变得苍白。原来,根据天文测量公式,这颗彗星将在6个月...
《娱乐至死》:娱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娱乐
诚然,尼尔·波兹曼的论述有其美国语境,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所有社会形态,每个社会共同体必有自己的困局。在众多复杂的关联中,科技与文化在公共话语中的矛盾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娱乐至死》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略显无力,但也是最柔软动人的地方:身为社会中人的苦恼,一种无能为力的虚弱。尼尔·波兹曼似乎已...
格非:不要做碎片化空间的俘虏 娱乐至死很可怕
可是,因为我们过度地沉湎于这样一些空间性的行为中,我们忘掉了文学最根本的目的,它要提供意义,它要阐述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它有个巨大的情感上的诱惑力——这些东西本来是文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把它排除了,文学变成一种简单的娱乐,今天有个口号叫“娱乐至死”,这很可怕。
被滥用的“娱乐至死”,我们可能有些误解
如果说只把“娱乐至死”理解为“现在的娱乐内容太多了”,那这个就离波兹曼的本意十万八千里远。波兹曼想表达的重点并不是娱乐的内容,而是娱乐的形式——问题不在于电视给人们播放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是包括严肃内容在内的一切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