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记:吕公著的胡子》作者:赵冬梅
《实录》《正史》之前,冠以皇帝庙号,比如《神宗实录》《神宗正史》。《实录》单行,一帝一书;《正史》可以合修,比如《三朝国史》记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事。吕公著在哲宗初年监修的,就是刚刚驾崩的神宗的《实录》。神宗朝19年的得失成败、是非恩怨,将在吕公著的主持下,“一一垂丹青”。这其中,自然也包括...
明朝毫无存在感的皇帝,正史记错名字,大臣忽视他,成就却相当高
跟严苛残酷的嘉靖帝不同,明穆宗是个厚道皇帝,对待朝臣温和宽厚,甚至达到迁就的程度,丝毫没有王者霸气,连正史都说他阳刚气不足(“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见《明史·卷十九》)。当时,朝中党争已经很激烈,大臣们经常就某项议题吵得面红耳赤,但明穆宗对此总是不发一言,静静地...
“正史”的诱惑
或许是上述历史书写的“官、私”两途,日渐明显,于是有人对此加以区分,“正史”的称呼于是乎在《隋书·经籍志》中首先出现,将司马迁所创、后人又加以发扬光大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不过虽然出现了这一称呼,但并没有独尊一家的意思,因为直到清初史家所编之《明史·艺文志》,仍然将纪传和编年的史书,并称为...
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
正史的修撰往往都是要采纳三个主要来源。第一就是官方的记录。比如《宋史》《元史》等都是以宋实录,元实录为蓝本修撰的。但是往往这些史书修成之后,实录就不见踪影。比较极端的《旧唐书》干脆直接照抄《唐实录》导致里面偶尔还会出现当时史官的名字。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保存当时的记录,毕竟实录都是当时朝代修撰的...
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为何在正史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1、张仲景的功绩和地位不足以在正史中立传凡能在正史中留下姓名的人物都不是泛泛之辈。张仲景被陈寿忽略,是因为在陈寿看来,张仲景还不够资格。首先是张仲景的政绩不够资格。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如果他的政绩十分突出,陈寿自然会给为他立传,即便不单独立传,也会在写史的时候提一下他的名字。
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正史都说是马皇后,野史却众说纷纭
李淑妃,在明史和明实录中都有记载,但她在史书中只是一个无子的寻常妃子(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汪宗元却说,她是太子朱标的生母。碽妃,正史无载,姓名不详,汪宗元说,她是朱棣的生母。朱标和朱棣,在正史当中记载的生母,都是马皇后。汪宗元《南京太常寺志》里关于朱标和朱棣生母的记载,在明末的影响力非常大,被很多史料和笔记引用。
石质“汉书”见证了怎样的东西文明互鉴?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阙”字何解?作为建筑的阙最早可追溯至什么时候?不同时期的阙有什么不同?罗二虎:“阙”和“缺”在中国古代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门观也”,主要指门两旁各有一座高层建筑,中间留下一个缺口,以供通行,所以叫“阙然为道”。《周礼》中的“象魏”,《春秋...
“采撰当博、舛驳当择”——“采撰”如何成就历史名著
明确赋予了史著不同于文学作品而承载历史事实的功能。《古今正史》篇说:“经成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这段话承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言而加以发挥,又彰显了史传不同于经书的“本事”与“事实”。其实,...
为什么说《旧五代史》已经被清朝篡改过了?
对于宋朝人来说,既然五代实录还在,那么直接去读实录跟读“薛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直到清朝之时,随着五代实录的散佚,“薛史”的史料价值才体现出来,这是这部书能够重新得以流传的原因。“欧阳史”是一部独特的史书,它的篇幅不及“薛史”的一半,体例也大不相同。欧阳修志在模仿《史记》,所以这部书原名...
陈晓伟 | 祖宗实录编纂与完颜家族谱系建构—以《金史·世纪》为...
根据纂修制度,正史列传多取实录附传。然而《先朝实录》的体例却非常特殊,以上《金史》诸传并非采摭附传。《后妃传》列十位帝后:始祖明懿皇后、德帝思皇后、安帝节皇后、献祖恭靖皇后、昭祖威顺皇后、景祖昭肃皇后、世祖翼简皇后、肃宗靖宣皇后、穆宗贞惠皇后及康宗敬僖皇后。[4]思、节、恭靖“不知何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