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波:“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
《楞严经》讲山河大地都是妙明真心中物,即是此意。阳明没有分辨儒学与佛学,造成了混乱。这种批评一直延续到近代。钱穆认为,阳明“心之感应谓物”,“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等说法,直接将心之感应称为物,明显不妥。钱穆指出:而有时阳明又曰:“心外无物。”此则又说之更极端,与前说迥殊,而语病更大。
《楞严经》七处征心(二):心在身外?心与身关系!
接着讲《楞严经》,前面讲了“七处征心”的第一处,也就是阿难认为心在身内,然后佛陀破除了他的这种认知。如果心在身内,那么必然会先见到身体内的血液、五脏六腑、毛骨等等,然后在见到外面的景象。但是你却看不见身体内的东西,所以心不在身体内。于是阿难见心在身内说不通,便又认为心在身外,这就是“七...
儒学研究 | 杨泽波:“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
《楞严经》讲山河大地都是妙明真心中物,即是此意。阳明没有分辨儒学与佛学,造成了混乱。这种批评一直延续到近代。钱穆认为,阳明“心之感应谓物”,“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等说法,直接将心之感应称为物,明显不妥。钱穆指出:而有时阳明又曰:“心外无物。”此则又说之更极端,与前说迥殊,而语病更大。
无云遮山顶,有月映波心 ——读杨悌《涌泉观音院药师寮碑记》
如《楞严经》中的“无还”、《金刚经》中的“无住”等概念,含义深奥,突然告诉凡夫俗子,必然一脸懵懂,格格不入。假如动以福利,晓以感应,则会欢喜踊跃,容易接受,从而信任听从。杨悌既然窥测昌定为寮舍命名的用意,又因此知晓其劝告学佛者先后浅深的顺序,于是简要叙述《药师经》的要旨,以及膜拜药师功德,信而有征,...
如孝法师忆恩师澈性大和尚:一生艰辛建寺慈育僧才,圆满菩提心
师出家后,在禅宗祖庭福建雪峰寺,得楞严妙味真传于海灯长老,多年闻思修证深味,得以一酬心地。出山弘化后,师于楞严妙旨亦不遗余力讲说著述。更积三十年修学楞严之心得,作《〈大佛顶首楞严经〉新释》,流通世间。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慈悲认可,作加被偈赞叹随喜:...
澈性法师:为世间留下了一颗不生不灭的金刚心
澈性法师,1957年出生于眉县,幼年聪慧,深受家乡附近铁佛寺弘春法师的喜爱,经常给他传授些经咒(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在上小学时,当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却在无人处背诵经咒。11岁父殁,辍学。12岁,萌生出尘之心。21岁,遇违缘借机离家,入深山寻刹访师,凡四年颠沛无果。
刘汉俊:岳飞的剑胆琴心
诗言志,文载道,打开岳飞的翰墨天地,能见识他的剑胆琴心。黄鹤楼上诗千丛不及岳飞《满江红》读岳飞的文字,让你知道有一种格局叫天下情怀。岳飞从军二十载,驻守鄂州(今武昌)七年,先后被特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武昌郡开国侯、武昌郡开国公,是南宋政权在这里的最高军政长官之一,岳飞的帅府就设在今天黄鹤楼下的武...
七处征心 八还辩见 转识成智
《楞严经》上释迦对弟子阿难说:"你的心和眼睛困于外物,不识本性,所以使你顺境而行。"人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传送识、阿赖耶识,相应的也就有八还。以前说到八还时,前七识,释迦对阿难都一一说明了还的道理,只暂留下见性一节避而不谈,以作为阿难悟见真性的凭借物。仔细推究一下见性的...
楞严法要串珠白话详解
楞严经玉石吊坠——佛教信仰的如来象征在佛教信仰中,楞严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大义经典。而楞严经玉石吊坠,则成为了很多佛教信徒心中的治平宝物。它不仅仅是一种饰品,更是代表着信仰和正能量。楞严经,又称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佛教的常住重要经典之一。本经以菩萨普门品为,全文有300卷,总共有一万多字,是佛教更大经...
春分:一个字,贯通天地精神,暗藏儒释道智慧
佛家的中观意思是:心不落在任何一边,不在这也不在那,不在正也不在反。说白了就是内心没有任何执着。人这一生,总会有很多放不下的事。一旦有执,人就会被外物拿捏,难得自在。苏轼对此深有体会。一次他从牢山渡海到淮上去,途中遇大风浪,同舟的人想要稳住身体,反而最后都晕船呕吐不止,只有苏轼饮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