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齐了!7~9年级文言文150个常考实词+17个虚词汇总,值得收藏打印!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十、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
“亚投行”的时代意义
对付这样的美式“老虎”,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只需用春秋时曹刿论战中的方式,让其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陷入“彼竭我盈”的境地。1941年7月15日、17日,毛泽东分别复电周恩来、刘少奇,提出“与日寇熬时间的长期斗争的方针,而不采孤注一掷的方针”,指出:“七七宣言上已提积极进攻口号,将来可用带战略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180个实词+17个重点虚词汇总(收藏)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十、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
还记得课文《曹刿论战》吗,它的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
想我齐国,堂堂东方大国,竟然被鲁国侵略,于是就在第二年的春天,发动了对鲁国的袭击。这就是长勺之战。当时是鲁弱齐强,又加上半年前的干时之战的失利,鲁国君臣上下都没有信心打赢这一场仗。这个时候,曹刿就出现了。这就是课文《曹刿论战》的由来。与《左传》有同样记载此事的是《国语》,里面有一篇《曹刿问...
曹刿根本不配称为军事家,看看曹刿论战之后发生的事
曹刿根本不配称为军事家,看看曹刿论战之后发生的事鲁庄公信了曹刿,但是曹刿接下来的表现让人头疼,他连着打了三场败仗,原因很简单,他的小把戏都用过了,齐国人完全可以识破了,所以他一败再败,最终齐国打到了鲁国都城北五十里。鲁庄公请求服从齐国,齐桓公同意会盟,鲁庄公说双方讲和不要带兵器,齐桓公也同意了。
济南有个齐长城的关隘,历代战火纷飞,“一鼓作气”就是发生这里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锦阳关的名字出现的不在少数(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熟悉的中国历史的或许还记得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这是以少数兵力大胜多数兵力的典范,并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曹刿,我们语文课本上的《曹刿论战》就是说的此地了。那么我们熟悉的成语“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也是来自于此。你以为不起眼的...
曹刿论战的发生地——山东莱芜长勺之战!(俄乌冲突的启发)
战争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因此爆发齐鲁长勺之战的主战场长勺之地十分重要,而且它也是决定曹刿论战,让鲁国大胜的重要因素。长勺地位于今天的莱芜市苗山镇西北,此处有一座高山形似饭勺而得名杓山。杓山是东北至西南走向,山阴有一条两头口小、中间略宽的河谷地带,控制住任何一头都可以难度不高、且不太费劲的阻挡来...
一鼓作气,无往而不胜 ——长勺之战的启示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这篇文章中,创造了一个著名的成语“一鼓作气”。现代汉语中“一鼓作气”的意思是指,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战争的双方是齐国和鲁国,地点在一个叫“长勺”的地方。长勺,课文下...
高考必须掌握的18个虚词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