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杜甫的巅峰之作,也是七言律诗之典范,后世学者:难以超越
不过倒是可以与大家分享被誉为“七言律诗第一”的唐诗小趣事,这首诗在被唐朝众多作诗大神评为“七言律诗之典范”。有很多名人在写七言律诗时都拿它来当“范文”,可谓教科书般经典之作,这首诗就是杜甫的《登高》。起初崔颢的《黄鹤楼》是最早的七言律诗一绝,连李白在登上黄鹤楼之后也有感而发,可是依旧觉得...
让杜甫两句封圣的诗,千年后被写进教材,排《唐诗300首》第五
时高适为蜀州刺史,严武为西川节度使,在他们俩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盖了“浣花草堂”,这是杜甫晚年生活中,相对安逸的一段时光,虽然依旧贫苦。公元761年8月,风雨骤起,吹走了杜甫草堂的屋顶,因此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凌泽欣:杜甫的显赫家世与出身及其对杜诗的影响??
杜甫的父亲杜闲在泰山脚下做兖州司马时,年轻的杜甫曾登上兖州城楼写下了《登兖州城楼》一律: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探究杜甫的母系更为显赫,可称皇亲国戚。杜甫外祖母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就是李世民第十子纪王李慎的二儿子义...
考教衔接,关联教材:《登高》课内外比较阅读精选新题型
(2)本诗和《登高》同为唐大历二年杜甫客寓夔州之作,《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在本诗尾联中也有体现,请简要分析。答案(1)B(B.“连菊花也不开放”错误,诗人“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2)①思亲怀乡。弟妹各自离散,杳无音信。...
杜甫的一生,以及主要作品
735年,杜甫24岁,杜甫24岁,在老家参加“乡贡”,考试通过。开元二十三年,736年,到东都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进士。这一年,杜甫到山东,河北一代游历,写下了诗《望岳》。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史上最难超越的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人人会背
公元767年,“诗圣”杜甫辗转流离于夔州期间,写下一首经典七律《登高》,久负盛名,被明代胡应麟“古今律诗第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该诗无论是在意境构造还是情感张力上,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宋的文坛盛世因他们而闪耀,而他们便是传奇本身
比如,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水调歌头》……还带领读者走进背后创作者们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领略他们的青云志与儿女情,感受他们的喜与乐,哀与愁……开元盛世,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旗亭画壁”,满腔抱负,多年以后,却独留高适一人困守孤城...
风雅中华:射洪的春酒 | 社会科学报
具体说来,杜甫流浪川北期间主要在绵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一带活动。出于对陈子昂的仰慕,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流浪梓州的杜甫只身前往射洪县(今属四川)的金华山拜访了陈子昂学堂。金华山是道教圣地,其山“贵重而华美”,故名。金华山道观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在唐代称九华观,宋代称...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古人多以登楼来抒发自己的愁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悲苦之情。作者在“暝色”即黄昏,落日洒余晖时登上高楼。在暮色苍茫之中,他凭着栏杆,久久地望着远方,眉宇间藏着忧郁。“愁”字不仅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也引领下文,吸引读者想了解作者愁之由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4句以小见大诗词:尺幅千里,意境壮阔
千山万岭之间,鸟儿都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小路也都人迹罕至。在这里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只有在这里才能托出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之地在东南方分开裂,天地之间仿佛日日夜夜都在漂浮。这画面充满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