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夜施工挖《永乐大典》?故宫:真不是……
甚至有人猜测是在挖《永乐大典》……也有网友发微博表示怀疑,“确定这不是夜晚施工维护,而是在找永乐大典?咋看都不像找典籍的阵仗”。图据新浪微博网友“考古阵仗可比这个大多了。”故宫博物院现场工作人员称,请大家放心确定不是考古项目,而是一次电力井常规检修。从微博上的照片可以看到,夜色里,故宫东华门外,...
读不尽者,故宫
故宫学者祝勇的《故宫建筑之美》“试图在文字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将人与建筑的历史故事重述一遍。其配图来自有数十年故宫拍摄经历的摄影师李少白。以下文字和照片经出版方授权节选自《故宫建筑之美》一书的其中四个章节。所选章节,在空间上始于内金水河,终于神武门,与之一一相对应的历史故事按先后次...
「龙脉之心」紫禁城:中国故宫的辉煌史诗
故宫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迁都北京,并建造新的皇宫。这一决策背后,是朱棣对于中央集权的强化,以及对于北方边疆安全的考量。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依燕山,南临黄河,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朱棣在位期间,不仅是一...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政府调拨、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寻访等多种途径,先后有224册《永乐大典》入藏国家图书馆(其中有62册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永乐大典》编修完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部巨著正本至今下落不明、副本今日十不存一的情况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更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身负着保护...
消失的永乐大典:西方打死也不会说的崛起奥秘,一册3200多万!
面对这样的情形,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翁连溪老师在得知消息后就立刻行动。在获得了更加详细的图片资料后,翁老师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力求从有限的信息中判断这两册古籍的真伪。无法亲眼见到实物,无疑是增加了鉴定的难度与风险。但《永乐大典》在中国古籍中的地位非凡,可以说是学者与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稀世之宝。
柳向春:《永乐大典》的上海故事
一般的说法是,《永乐大典》的正本,在明清之际被毁(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到了清雍正时,仅存的副本被从皇史宬转移到了翰林院中,在这里历经了数百年风雨后,大部散失。至今,全世界已知的《大典》,共有439册又几张零叶,较之于原本的11095册,缺失甚多。《永乐大典》问世于南京,大部分时间都存贮在北京,自咸丰末年开始大量散失,...
沪上首展“永乐大典”,看典籍的回归和再造
嘉靖三十六年(1557),紫禁城大火,奉天门和三大殿被烧毁,明世宗担心殃及附近文楼贮藏的《永乐大典》,一夜之中传谕三四次下令搬迁,使其幸免于火。为防不测,他计划重录一部大典。嘉靖四十一年秋,正式任命高拱、瞿景淳负责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重录工作隆庆元年(1567)告竣,共耗时五年。重录本与永乐正本在...
文史丨著名的《永乐大典》,怎么会从一万多本丢到只剩下几十本?
乾隆九年(1744),经重修后的翰林院。此画原为故宫内部壁画,现藏法国巴黎塞努奇博物馆。清雍正年间,《永乐大典》自皇史宬被移至翰林院保藏翰林院里行走官员众多,其管理远不如皇史宬严格。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编纂《四库全书》,乾隆帝下诏校辑《永乐大典》。大学士刘统勋上奏乾隆帝:“此书移贮之初,本多...
祝勇:在文字里重造一座紫禁城
而在《故宫建筑之美》这本书中,祝勇记述了他所感受到的故宫的鲜活:“有一天,我去冰窖餐厅参加晚宴。从厨师那里得知,他们每年冬天还在内金水河上采冰,存入冰窖,在夏季用于冰镇餐饮。此后,每当我在凛冽的寒风中走过太和门广场,听到冰镐的声音在浩大的广场上发出空旷的回声,都会清晰地意识到,内金水河是一条历史的河...
文物里的大明风华:“马上天子”朱棣的文治武功|新知
《永乐大典》(影印本)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朱棣虽是“马上天子”,但他同样注重“文治天下”。宋以文治,徽宗更是“爱艺术不爱天下”,文武失衡下惨遭“靖康之耻”;元以武治,不得儒士心,分崩离析。朱棣在汲取前人的经验上,文武兼修。前有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太平御览》类书(古人的百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