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之思:从门槛差异到能量转化
在如幻如化的不真实的空性中,认识到一切烦恼其性本空,性不真实,心成于忍,于一切尘劳,不取不舍,虽做无量善法,因见空性故,心不染着,虽见无量恶行,因见性空故,心不憎恨,烦恼之中,心得自在。五、物质能量向精神能量的转化5.1转化的必要性5.1.1维持身心健康作者曹万金指出,对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来说,物...
佛教中的十大真谛:无常、空性、缘起、般若、涅槃……
所以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认为宇宙万有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不能单一、独立或自我单独的存在,人生要超越“假我”的执著,才能证得“真我”的自性涅槃。四、空性所谓“空性”,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是无自性的,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所以空性才是实相。佛陀说:“物质的存在如...
大乘佛教时期佛教美学风格转向研究
中道思想:大乘佛教强调中道思想,即避免极端和过分的追求,这种思想对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反对世俗欲望和极端艺术形式,在大乘佛教时期,佛教美学风格更注重内在的平衡、内心的宁静和审美的纯净。空性观念:大乘佛教中的核心理念是空性。空性观念指出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缺乏固有实体的。这种观念使佛教美学从传统的实体美...
你和别人最本质的区别_腾讯新闻
结合禅宗“空性思想”以及简洁、写意的表现手法,让人从简单、有限的空间或物品上,得到了无限的意境和乐趣。说到这里,我也抑制不住好奇的心情,特别想邀请您一起去一趟日本,走进寂静清幽的千年古刹,去寻回那久违的唐风宋韵,去聆听传承千年的佛法初音与智慧。“我不是到处走走,我是为了发现新的自己。——皮可·...
佛教文化中的十大真理 ,一条比一条经典!
基本上,佛教认为“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本来性、超越性、可证性等条件。例如:“空”不是因为我们发现它,它才存在,它是本来存在的;“空”不能分是你的空,还是我的空,所以“空”是必然性、平等性、普遍性、永恒性的;再如生死、无常、缘生,都是必然的、普遍的。人生也唯有体证到...
佛教寓言:欲望的本质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了解即使在大乘中,一切现象都是空的,包括贪欲和欲求的对象,一切的本质皆是空性;而在金刚乘中认为一切既然是空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放弃、该放弃,没有坏的东西要抛弃,也没有好的东西要掌握,因为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看,欲望也可藉之从中修持的,因为贪欲的本质也是...
佛教:“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沟通佛界的密码!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有言:“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觉得这句话不可思议。认为仅仅是念诵“阿弥陀佛”,就能在未来见佛?其实,它里面藏着很深的奥秘。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沟通佛界的密码。正文:作为人体来说,它有很多的奥秘,现在的...
佛教揭示的八大人生真相(顿悟)
证悟空性后,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着。06真相六:无常所谓无常,就是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心定和尚:放下染着的欲望 解决人生的烦恼
心定和尚:放下染着的欲望解决人生的烦恼10月5日晚,于佛光山南天寺法堂,由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会长心定和尚主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吸引来自澳洲各地近500位信徒听讲,同时备有广东话及英文同步翻译;心定和尚生动地列举真实日常生活实例,辅以佛法义理为大众释疑,教导民众如何降伏其心,诙谐幽默的口吻,使得现场...
精神分析与禅宗——消极地走向积极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认为痛苦的首要原因不是欲望,而是身体注定要腐烂和消亡的现实(佛教称之为无常)。此外,弗洛伊德准确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和自然灾害也可能是痛苦的原因。在佛教中,佛陀的故事首先将幸福描述为休闲和享乐的生活,有时甚至被我在之前的工作中错误地混淆为享乐主义的一种形式。对于希腊人来说,享乐主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