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二十三将至,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老祖宗的谚语怎么说
谚语一:杨公一怒满天云,来年风调雨又顺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杨公一怒满天云,来年风调雨又顺。”这句谚语直白却意味深长,指的是十月二十三如果是阴雨或雪天,那么来年可能是丰收年。这种说法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冬季降雪或降雨越多,来年的土壤墒情越好,为农作物提供了优质的生长条件。同时,民间还有...
今年是寒冬吗?雨雪多不多?这些中国谚语加天气预报来告诉你!
俗语三:“大风来,霜来得快”。我们来看看一句俗语:“大风吹,霜催。”这意味着,一旦入冬,寒冷的天气将会降临,天气将会变得更加寒冷。它还告诉我们,在冬季早期,假如有强劲的大风和快速的降温,将有可能导致一个严寒的冬天。根据现在的气象预测,这一年将会有更多的寒潮,特别是在十二月至一月之间。因此,当...
中国古代气象智慧及其书写
而后,两晋盛行“相风木鸟”等测风仪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有“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气象谚语,并提及熏烟防霜、积雪杀虫等方法;《正光历》将七十二气候列入历书;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季“九九”为一年最冷时期;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辑录隋以前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文献,保留了不少农...
今年冬天将迎来百年不遇寒冬?答案来了,听听谚语怎么说
“寒冬至,白雪皑皑,五谷不登,百姓饥寒。”这句谚语道出了寒冬对农业、百姓生活的影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妨回归传统,从谚语中寻找答案,探究今年冬天是否真的会迎来百年不遇的寒冬。百年不遇寒冬,真的来了吗?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然而...
师徒三代追风雨:中国气象人解决预报难题的七十五载探索之路
起初,人们预测天气全凭经验,例如谚语中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雨就到”。经验虽可取,但是否应验还得碰运气。1955年,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开始尝试用图解法作两层模式500百帕(约5500米)24小时的预报,全部由人工进行。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气象谚语有哪些?
那么,中国人必须知道的气象谚语,你知道有哪些呢?句句饱含老祖宗的智慧,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3、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4、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5、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6、久晴大雾闭阴,久雨大雾必晴;...
西藏:《西藏民间气象谚语》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5月2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由山南市气象局编写的书籍《西藏民间气象谚语》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160项,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1、传统舞蹈等类别。《西藏民间气象谚语》入选民间文学类别。
农村谚语“一年旱涝看小满”,5月20日小满,今年是涝?是旱?
其实这句谚语就是农业气象的谚语,用这句谚语来描述,或者预测未来的雨水多少,或者是天旱还是天涝的预兆。如果说小满这一天或者小满节气里下雨,这将预示着未来雨水增多,甚至持续有效的降雨会带来涝灾,就会出现洪涝灾害。如果小满这一天或者小满节气里下雨少或者是不下雨,气温比较高,这将预示着未来,天气里将会出现干旱...
数说节气谚语:春分刮大风 真的一直刮到四月中吗?
中国天气网讯今天(3月20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此时,天气回暖、春意正浓,春耕工作也陆续展开。春分节气的谚语,大多和农业有关,“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为什么春分有雨就是丰年?春分时节刮大风真的会持续到四月中吗?
古代江苏的“气象往事”,这座小山为何成为中国近代气象学发源地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风霜雨雪、冷热阴晴等天气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在古代,虽没有科学的气象预测方法和仪器,但古人们还是总结出一套经验,试图找寻天气变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江苏人曾作出杰出的贡献。清代江苏人,制作出精密湿度计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能够有效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