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见闻: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
10月23日下午,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位于苏赫巴托广场东侧的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心主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参赞李峙及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座谈。李主任介绍了蒙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中蒙两国在文化交流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他说,蒙古有350万人口,近一半集中在乌兰巴托。当地学汉语的热情还是比较...
汉蒙语言不通,那么元朝皇帝上朝,是说汉语还是蒙古语?
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蒙古统治者尽全力维护者本民族的语言,以至于在前期能够听的懂汉语,写得了汉字的蒙古王公贵族甚少,在上朝的时候常常是驴唇不对马嘴。三、扬蒙抑汉的朝堂与怯薛组织的作用依照元朝的科举制度分为左右两榜,占全国人口百分之90的汉人、南人为左榜,极少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为右榜,但是两榜的...
他们是纯正汉族人,人口超过1亿,说的正宗汉语,我们却听不懂
但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更迭,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虽然是纯正的汉族,所说的语言也是地地道道的汉语,可是很多人却听不懂。这是怎样一个群体?又是如何与汉族分支的呢?2024年河南春晚的一曲《若思念便思念》红遍网络,歌手周深用婉转的唱腔,唱出了客从何洛来,根在中原处的浓厚感情,将客家人从河洛...
马啸鸿:元大都的建设与蒙古人的审美偏好
书中所示的这块牌子上刻有标准的八思巴文,这种文字的发明者是忽必烈尊奉的“国师”——藏僧八思巴(1235-1280),八思巴文以藏文为基础,可以用来书写蒙古语,而此前的蒙古语都是用畏兀儿文记录的;此外,八思巴文还能用来转写汉语。尽管八思巴文在元朝灭亡后便被弃绝,但有证据表明,它在蒙古时期的流行程度远超人们...
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蒙古族的原始信仰“萨满”一词源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意为疯狂不安、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和赫哲族都称他们的神职人员为“萨满”(Saman),蒙古人则称自己的神职人员为“博”(Boo)。萨满,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信仰,学术界普遍称之为萨满教;也有学者认为,将其称之为萨满文化...
李大龙:“民族”不是中国古籍固有用词——兼论东西话语体系的错接
秦汉之后,以政权或部落称呼人群的做法得到延续,鲜卑人、突厥人、回纥(鹘)人、吐蕃人、渤海人、南诏人、辽人、西夏人、金人、蒙古人等莫不如此,而“中国(华)”“夷狄”在秦汉之后虽然成为普遍的划分族群的标准,用于概称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人群,但由于族群分布格局的变化和争夺“正统”的需要,两大群体划分的标准...
什么是中国:满蒙文献与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
蒙古语文献中的“中国”在蒙古帝国与元朝时期,蒙古人大多会使用“Qitad(Kitad)”一词来指代居于淮河以北的原金朝境内的各族人众,即所谓“四等人制”中的“汉人”;除此之外,该词在部分语境下也有“中原”、“汉地”等地理含义。按照蒙古语正字法,“Qitad”其实就是“Qitan(契丹)”一词的复数形式。比如《蒙...
湛晓白:清末边疆治理视域下的国家通用语文教育
部分边疆官员还意识到,应当积极发挥汉语汉文作为国家通用语文的政治认同功能。驻藏大臣联豫认为,本属蒙古的达木八族“原系大皇帝臣民,而习用番人之语言文字(指藏文——引者注),亦属非是”,于是特设小学堂,派遣教习授以汉语汉文,期待由此让官民“渐明事理”,归于同化。新疆建省之初,巡抚刘锦棠曾奏请将能“诵习...
张帆×罗新×郑小悠: 从北朝到元朝,少数民族王朝留给后世的遗产
比方说元朝,我在书里也用了汉化这个词,我提出一个词叫“汉化迟滞”,它是比较被动的,不太情愿地往这边靠拢的,但它还是靠拢了,而且到最后也靠得差不多了。在元朝前期,这些蒙古人汉语都不怎么过关,和汉人交流也很困难,得配翻译;到了后期很明显就可以用汉语交流了,而且很多人开始练书法,还成了一股潮流。如果...
原来如此!神话中的弱水是什么?古代新疆有,今天南美也有
然而从新疆的一条河得到了灵感,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弱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条河叫精河,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其实并没有亲自见到过这条河流,是有一次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告诉了我精河的来历。在蒙古人和汉族人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蒙古人也学了一些汉语,而一些新出现的事物就被他们融入了汉语名称。比如在博尔塔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