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上)第六单元知识梳理填空(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课文19青山不老一、多音字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载:zǎi(记载)zài(载客)劲:jìng(苍劲)jìn(有劲)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二、近义词创造—制造盘踞—占领险恶—凶恶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劲挺...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3 词语理解和运用(真题闯关)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选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描述“消息”,使用错误。C.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用来修饰“力量”,使用正确。D.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用来形容“设计”,符合语境和用法,使用正确。故选B。4.(2022·贵州贵阳·)下列句...
《楞伽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白话译文
无论是认为事物恒常不变,还是认为它们不断变化,或者认为它们相同或不同,其实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无而现众生,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从无始以来的生死流转,都是愚人的痴心妄想。(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明亮的镜子、清澈的水面和纯净的眼睛,以及神奇的宝珠,都能映现出各种色彩,但事实上,这些色彩并不存在。...
浅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自然|道法|宇宙观_网易订阅
“道”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根源。它虽然无形无象,但却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正是因为有了“道”的存在,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世界。“道”也是一种规律和法则。它指导着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使得宇宙间的一切都能够保持一种和谐与平衡。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1)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2)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3),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王绩《野望》中,通过写人们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孤寂、清冷心境的诗句是:,。(5)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日暮...
“台偶女神”林依晨,顿悟于一念菩提
用林依晨的话来说,这部剧教给她最重要的课题是四个字:一念菩提(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佛家语,世上本无我,世间万物因缘,总在不断运转和流动,“你的世界就是你眼睛看到的那个角度”。那些偏执与困顿,也许会随着视角的切换而变动。这是简庆芬的困境,却是林依晨的成长。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强化一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
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人更多地用镜子来比喻人心而不是外界对象,镜子的作用不是用来认识自我,而是用来反映世界、“玄览”万物、呈现宇宙本体的,即是说。镜子(人心)本身是看不见的,在镜子里看见的都是外界事物:人们从镜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镜子的存在,但却不能把握那独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镜子实体的形象。
流行音乐《飞鸟和蝉》|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互相辜负的
我在你深褐色的瞳孔里看到闪闪发光的自己,变得自信,变得明媚如风,变得开始留恋这个夏天和你,这人世间的一切,都仿佛有了自己的解说和意义。还记得那年你我许下的誓言吗?你说你想飞去北纬线更遥远的地方,你还说你要趁着这个夏天便启程,你说你害怕到了冬天,雪山冰窟,航线变化会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而我...
凤凰艺术 新书推荐 | 魏立刚的“万物” 于无声处起惊雷
惊蛰,古称“启蜇”,汉代为避皇帝讳而改为“惊蛰”。此节气前,动物昆虫藏伏于地下冬眠,不饮不食,称“蜇”;待到“惊蛰节”,春雷始鸣,惊醒百虫,万物生长,此为“惊”。故惊蛰时,天气回暖,渐有春雷,雨水增多。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起惊雷。中国人自古以来,始终追求在茫茫苍穹之中,去寻求自己内心的安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