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手机软件助力彝族年轻人重拾“乡音”
新华网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王迪)在手机软件“彝人彝语”的帮助下,30岁彝族姑娘俄木金史“重拾”了已经陌生的乡音。上千名和她一样渴望学习乡音的彝族同胞正通过这款软件传承自己的文化之根。“彝人彝语”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应用。除了学习彝语的发音、日常对话和传统谚语,用户也能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拔河、摸鱼、摔跤、打糍粑……这里的彝族年活动很精彩!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史”,是集祭祀、游艺竞技等诸多民俗于一体的民俗节日。2011年,彝族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活动举办地迎丰村,是一个以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村,该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2017年获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
凉山州“三支队伍”加强防汛宣传 采用彝语宣讲 倾注真情科普
“卡莎莎哦,嗻!(彝语:谢谢,好)”老乡们真诚地为结束宣讲的姑娘们点赞。宣讲队员走村入户、双语宣教的方式得到群众好评。2023年5月27日,金阳县第一支安全宣传彝女宣讲队完成组建。截至目前,该队伍已经完全成安全宣讲1200余场,覆盖人群10万余人。为确保宣讲队伍的专业性,金阳县应急管理局对宣讲队伍成员选拔...
毛主席为什么把“夷族”改为“彝族”?
多种历史文献,如《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均提供了关于彝族丰富的民族史料,其中明确记载彝族自称“尼”,这一名称源自古代汉语中的“夷”,因此在多数汉文文献中,彝族便被称作“夷”。彝族的支系复杂且繁多,特别是在云南,根据自称和他称,彝族分为多达81种不同的分支,包括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
彝族手工擀香 变身非遗时尚
彝族手工擀香变身非遗时尚转自:贵州日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夏民群山环抱的七星关区大屯乡三官村,当地人称“三官寨”,彝语为“协阔迪”,是贵州省20个“少数民族保护与建设村寨”中唯一的一个彝族村。这个距七星关城区百余公里的村子,拥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彝族手工擀香工艺传承至今,已成为当地小有...
安龙:彝族同胞欢度彝族年
彝历新年,又叫彝族年,彝语叫“库施”(又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节日(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文/图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刘朝富)#文体旅融合高品质生活#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责任编审:文国坤窦芷若本期二审:魏浩然舒鹏倩编务终审:杨涓黔西南日报...
【新春走基层】用脚步“丈量”数据 “五经普”普查员节前登记忙
彝族有着深厚的银饰文化,也是最早制作、使用银器饰品的民族之一。每逢节日或重要的日子,彝族女子便会以银饰盛装打扮出席。吉史博史一进店,就立刻用彝语和店主沟通,解释来意。马沙作曲也拿出相关资料,主动配合。陈倩告诉记者,语言问题在昭觉县的普查工作中是一个特殊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普查小组都配备了一位...
22岁彝族小伙给外婆写了一封信用彝语唱给她听,网友:听哭了
近日,一位彝族小伙给外婆写的一首歌火了,这首歌曲用说唱的形式唱出了对外婆的思念,情真意切,让很多网友感动之余想起了自己不在身边的亲人。歌曲用汉语和彝语创作而成,创作和演唱者是一名22岁的彝族小伙,艺名莫色(Moseee),刚刚大学毕业。准备考研期间因思念家乡与亲人,便创作了这首送给外婆的歌。近日,...
1950年,一名彝族男子展示他们的文字,彝语称文字为司或布玛
这是1950年,一名彝族男子,向扫盲班的战士展示他们的文字,彝语称文字为“司”或“布玛”,故称彝文为“聂苏司”。彝文自创制以来,在彝族地区延续使用至今,留下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彝族文字不仅仅是彝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乃是世界民族古文中较为古老的文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