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 | 重要的不是智力,而是直觉
普鲁斯特|重要的不是智力,而是直觉“智力,不光是对于这些记忆复活的情况无能为力,它原本也无意于寻找那些记忆的藏身之物。当你有意识地将某些生命的时光与某些事物联系起来,这些事物就永远不会成为时光的隐匿之所。就算有别的什么让你回想起这些时光,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也会因此而丧失诗意。”——[法]普鲁...
通过诗意的沉默,中国古代诗人突破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吉川幸次郎认为,这种“把语言作为烘托淡淡的气氛的手段来使用”的含蓄的表现手法,反而比“把语言作为清晰地表达意义的工具来使用”的直陈的表现手法,更能有效地把握对象和深入本质;而由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所造成的模糊朦胧的效果,或印象主义色彩,也正因其模糊朦胧性,反而能更好地表现人的体验的瞬间:“所谓诗,与散文...
艺术漫谈 | 赵无极与他的诗意之交(三)
他精心制作了两幅铜版画,以云雾般缥缈的墨迹和坚定的线条相互辉映,巧妙地捕捉了普鲁斯特笔下那种既虚幻又真实的氛围。这两幅作品不仅与弗雷蒙的文字内容形成了和谐的呼应,更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独特美感。《普鲁斯特》展览现场这次合作的成果,不仅是弗雷蒙与赵无极个人才华的结晶,更是文学与艺术跨界合作的...
普鲁斯特和萨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
如果对原著负责,尊重原著,普鲁斯特其实是把时间作为第一主人公,《寻找失去的时间》更贴近原意,带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而翻译成《追忆似水年华》,是认为一部小说作品应该有一个文学的名称,根据中国的习惯,尤其是翻译国外电影的习惯,译成《追忆似水年华》更好,更有文学性。”许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关于书名的讨论至今...
科多·马提斯,伟大的文学冒险
在法国意识流代表作家普鲁斯特(MarcelProust,1871-1922)的经典之作《追忆似水年华》(Alarecherchedutempsperdu)中,在与豹人的梦境中,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科多·马提斯冒险故事的怀旧年代,这些冒险故事发生在1905-06年间的日俄战争(科多的少年时代)以及1927年(成人时代),传说后来科多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失踪了。这个...
赵普光丨作家与“读家”的变奏
普鲁斯特的理解不同:“在巴尔扎克的‘四联剧’第一部最后一幕,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包括有伏笔,有种种隐情在内,……这种伏笔写法引起一种十分独特的心理效应,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的心理作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同样反复强调真实性问题,普鲁斯特“所说的真实性看来主要侧重在主观或内在的真实;他说巴尔扎克小说中写的‘戏剧表层情节...
陈恒评《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朗松主义与法兰西的文史之争
本书独特的、风格化的、诗意的结构就是一种学术理想的表达。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居斯塔夫·朗松,人与作品”,由引子加三十个片段组成;第二部分是“然则何为文学?”由五部分组成,其中第二、第四部分分别由九个和六个片段组成。这完全不同于今天学术著述的“章节目”体例。试想我们的博士生如果这么写论文,...
普鲁斯特逝世百年:生命终结时,他迷人的敏感戛然而止
他明白这一点,可他还是进入其中,现实的、日常的书写行为,一面是用他剩余的生命转化的,另一面又被笼罩进了关于这个未来的文本的重重思想里。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名文《普鲁斯特的形象》里,用诗意的语言说出了他的印象:“普鲁斯特的方法是展现,而不是反思。他的直觉是:我们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各自生活的...
普鲁斯特非常“巴黎”,这个译本完美译出了“巴黎的腔调”
“翻译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翻开一个好的译本,你眼前展开的世界跟普鲁斯特想表达的世界就是一样的。而在陈鲁豫心中,普鲁斯特是特别能够代表巴黎的作家,周克希的译本则美妙地译出了“巴黎的腔调”。直播的最后,董强与陈鲁豫的中法双语的朗读让观众赞叹不已。人们感受到了弥漫的诗意、词的色彩以及普鲁斯特流动的时光...
《漫长的季节》:反类型、诗意与生活化
有评论说《漫长的季节》是诗意的电视剧,诗意是幻想与罗曼蒂克的部分,来自于人的小说性的部分。东北秋季金黄的落叶,明亮高远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二十挂的钢铁巨兽般的火车碾过铁轨,充满想象的章节题目与适时响起的音乐和歌词,雪花飘落在每一人身上,他们对一切尚不知情的淳朴面庞,迎着光一一打开。但诗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