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为世界文明比较互鉴提供最佳样本
“三星堆与宝墩之间有很多文化因素的连接,地层之间更有直接的叠压关系。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我认为宝墩、三星堆和金沙,从距今4000多年到3700年再到3200年,到了西周和春秋,在长江上游地区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一个不间断、连续发展的体系。这点跟长江中游和下游是明显有所区别的。”霍巍说...
见证、参与与推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的十八载春秋
乐国安教授在第十八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式现场致辞乐国安教授总结了我国心理学发展历程,认为只有将现代心理学理论将我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并因此而为世界心理学做出独特贡献。梅建教授在第十八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式现场致辞梅建教授对构建具有东方特色的心理学提出了期待,认为我...
文明遇鉴|跨越千年的《道德经》,为何成为汉译最多的中国典籍?
从传播历程审视,初期《道德经》的翻译与传播多由传教士主导,他们或以基督教视角解读,或比较道家与基督教教义,提炼出简约、仁爱、和谐的生活哲学。至二十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文明危机促使人们反思自身文化,转而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寻求自然和谐、顺应宇宙规律的智慧。在海外众多书评中,不少读者从《道德经...
英国教授:为何说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华夏文明特殊在哪?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在之后几千年的文化,基本是沿着这些文化发展的,汉赋恢弘大气、唐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宋词元曲易于传唱,明清时期的小说更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丰碑,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的表现。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尽显大国...
骨针为笔话春秋
骨针成型的方法主要有刮削法、磨制法、刮磨法。骨针成型后,再用鞣制的动物皮毛加水或石浆抛光。通过骨针和骨针筒这组小物件,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包头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本版图片由包头博物馆提供)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特征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表现为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特点,但是不违背长期规律性,对规律性的发展方向又有所推动,甚至决定了新一阶段的发展面貌。反向而言,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演变同样具有长期规律性与发展阶...
穿越千年 见字如面 | 带你一起探索文物里的“字里春秋”
中华民族曲折辉煌的成长历程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4月1日至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推出系列报道“穿越千年,见字如面”通过5件在展文物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团结奋进、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在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展厅,陈展着一件出土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的辽代文物——...
尼山论道|周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何而来?
政治制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因而“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政治基础。一方面,“大一统”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形成地域差异而总体趋合的局面。公元21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此后嬴政建帝号...
李新伟:“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初步思考
“多元一体”宏大进程和“天极宇宙观”的发展,共同催生了独具特征的“大一统”政治理念,成为“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重要成果。“大一统”概念首见于《春秋·公羊传》对《春秋》“王正月”的解读“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其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
理解自己的文明(5):古籍里的华夏智慧|图鉴
理解自己的文明(5):古籍里的华夏智慧|图鉴文博时空/文文博时空作者王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